鞋服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3-11-09我国鞋服产业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发展转变,产业规模、进出额、投资总量等经济指标增长变缓,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升级为创新驱动,但鞋服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施境外投资的趋势明显。我国拥有最完备的产业链,能承担规模巨大的鞋服订单,为全球输送体量最大的鞋服产品。如今,我国鞋服行业已经培育了一大批拥有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鞋服企业。我国鞋服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开展海外投资,是基于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市场资源、扩大开放领域的现实需求。我国对外开放国策不断深入,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为鞋服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产业生产条件,帮助鞋服企业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站稳脚跟。
一、我国鞋服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鞋服产能巨大
2021年,我国鞋服行业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生产持续回升,内销稳步改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逐步好转,盈利能力小幅提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收官。2021年,我国鞋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比2020年同期提高17.5%;2021年我国鞋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鞋服产量达235.41亿件,较2020年增加了11.68亿件,同比增长5.22%;鞋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2653家,实现营业收入14823.36亿元,同比增长6.51%;利润总额767.82亿元,与2020年同比增长14.41%;全年增速比2021年1-11月平均增速加快1.77%。
2018—2021年,在我国鞋服行业中,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和竞争力都在逐步提高,而小微型企业发展动力不足,行业中的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产量上看,近4年我国鞋服产量规模总体呈下降态势,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及其比重却逆向上升。如图1所示,随着鞋服行业的转型升级,我国鞋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21年我国鞋服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653家,较2020年减少了647家,同比减少4.86%。
图1:2018—2021年我国鞋服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统计
2021年,我国鞋服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内销持续改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总体延续了稳步复苏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转型创新持续深化、数字化赋能加速、国货崛起助推品牌升级等发展特点。2021年以来,我国鞋服出口企业克服了物流不畅、运费飙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困难,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鞋服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创2016年以来同期鞋服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鞋服及衣着附件出口额达1702.63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了32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93%,两年平均增长7.7%;在国际市场需求增加、节日促销的拉动下,12月当月鞋服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14.5%的两位数增长。
2、行业固定投资恢复较缓
2018—2021年鞋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趋势如图2所示。2021年,我国鞋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比增长4.1%,增速增长36%,全年增速比前11个月提高2.6%。相较于纺织业和制造工业,鞋服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分别比前两个行业低7.8%和9.4%。与2019年相比,鞋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两年下降比例平均值为15.8%,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图2:2018—2021年鞋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趋势图
3、对外投资
我国鞋服业对外投资呈现地区多元化、目标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元化的态势,鞋服骨干企业主动进行国际布局的意识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鞋服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境外投资分布广泛,现已走向逾100个国家和地区。北至俄罗斯、蒙古,南达越南、澳大利亚,东及日本、韩国乃至北美,西临巴基斯坦、乌克兰,年销售收入逾百亿美式多样,包括了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投入。投资战略也在不断丰富,主要有资源战略、技术战略、市场战略和品牌战略,对于鞋服企业海外投资而言,技术战略、市场战略和品牌战略是其主要的投资手段。
二、鞋服企业海外投资方式及主要领域
1、鞋服企业海外投资的两大方式
海外投资亦称“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或以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实体进行的投资。海外投资有两种执行方式:一为海外直接投资;二为海外间接投资。海外间接投资(海外证券组合投资)是指企业取得外国证券,以股利或资本利得的形式获得报酬,但并不控制境外企业或参与企业管理,具体可分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海外直接投资与海外证券组合投资不同,它是一种长期投资。该类投资是指投资主体通过货币资金、金融工具、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投入,获得境外资产或经营活动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相关权益的活动。两种投资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投资者能否有效地控制作为投资对象的外国企业,即是否拥有对境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基于我国鞋服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目的,本文将主要围绕其海外直接投资进行讨论。
2、鞋服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从投资经营范围来看,投资北美洲、欧洲、西亚地区的鞋服企业主要从事出口贸易,投资韩国、日本的鞋服企业主要从事流行趋势、设计和贸易,投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鞋服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加工和对外出口业务,投资中亚国家的鞋服企业主要从事棉花贸易,投资非洲、南非洲地区的鞋服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加工和对外出口业务,投资大洋洲的鞋服企业主要从事毛织原料和产品加工贸易。
鞋服企业海外投资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通过新建(创建)投资、合作,由国内产业资本主导的跨境生产力发展,形成“中国+周边国家”(重点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保持并增强我国轻工纺织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相对优势;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海外直接投资、并购,实现对鞋服材料、时尚设计、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面控制,进而推动我国鞋服产业全面渗入世界鞋服行业的高附加值价值链中。
三、鞋服企业海外投资的SWOT分析
1、优势(S)
第一,在中国工业转型、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鞋服业逐步由“贴牌”加工生产转变为“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出口。在此过程中,我国鞋服企业将低端的生产与加工生产关系向东南亚及其他地区转移,而我国本土资源则以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为主。这有利于我国鞋服产业向高质量制造进发,建立商业壁垒,捍卫市场地位。
我国鞋服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在大规模生产的前提下,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报酬。当鞋服市场广阔、消费者购买能力差异较大时,我国的鞋服产品就具备规避竞争风险、提升竞争优势的能力。我国大部分鞋服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且产权清晰,这种企业特征使其能够在激烈竞争的海外市场中找到生存空间,能够避免竞争厮杀带来的无谓损失,为自身长久发展谋求发展空间和实践,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我国鞋服企业可以借助被投资方所在地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资源输出,建立规模小、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控制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产品先行具备价格优势。另外,小规模的鞋服跨国企业在前期积累资本和创建品牌基础时,无需如同大型跨国公司一样承担昂贵的宣传费和管理费,这能让成长型的鞋服跨国公司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公司制度的优化。最后,我国鞋服企业外派人员的薪资、设备、原料相对便宜,采用市场渗透定价策略进军国际消费市场。
2、劣势(W)
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生产通常要经过4个阶段: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公司、在当地设厂生产销售。在开展实际跨国生产经营前,投资方应实行采购、仓储、运输、销售、服务的贸易型组织管理模式,在当地取得一定的稳定销售额,探索国际市场的合理商业布局。大多数海外投资战略推行困难的原因在于鞋服企业都是根据对投资环境的简单了解或粗略的实地调研做出投资决策和投资方案,忽略了建立海外贸易型企业的关键环节,对当地鞋服供需情况、销售渠道的了解,形成了不成熟的投资活动。另外,我国鞋服行业公共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依赖于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机制的科学性。目前,针对我国鞋服行业的信息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企业主体缺乏全面、规范、有效、快捷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渠道。由于无法掌握真实有效、完整可靠的信息,造成工程项目质量不佳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鞋服企业完善内外联动、安全高效的商业格局的重要因素。
3、机遇(O)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政府都把支持和引导跨境商业活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议题。同时,我国政府也积极探索制定资本输出的战略和指导方针,强化对海外投资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2013年,《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对境外投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大幅拓宽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权限,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这意味着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将更加便利;2014年,国务院会议部署“三项金融措施”,简化审批手续,便利本国企业“走出去”,扩宽融资渠道,助力“走出去”,健全政策体系,服务“走出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优化境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项目评估等方面的服务职能,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法律、会计、税务、信息、金融、管理等专业化服务。
传统市场对我国鞋服出口起到主要的拉动作用。2021年,受益于美国经济政策刺激市场需求补偿性增长,叠加越南等国家疫情对出口的冲击,我国对美国鞋服出口金额为395.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22%,拉动我国鞋服出口增长7.66%;我国对欧盟、日本和东盟鞋服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1.32%、6.31%和27.29%,以上4大市场合计占我国鞋服出口总额的58.89%,拉动鞋服出口增长14.57%。另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鞋服出口占我国鞋服出口总额的24.33%,同比增长28.46%,拉动鞋服出口增长6.68%。2019年,《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要抓住新的机遇和需要,加大对外资的支持力度,优化海外投资行业和地区结构,以促进我国的持续稳定发展。
4、威胁(T)
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很多鞋服企业纷纷选择到国外市场进行投资,以规避贸易壁垒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开拓海外市场。我国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都在飞速上涨,而欧洲和美国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也对中国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贸易障碍,从而限制了我国鞋服出口快速发展。同时,东南亚等主要鞋服厂商,不但具有制造成本上的优势,也因美国和欧盟等主要的鞋服进口国的优惠待遇而获益。所以,我国鞋服企业大量的海外乃至境内订单都转移到了东南亚。显然,东南亚地区正在逐步挑战我国这个主要的鞋服出口大国。
另外,我国鞋服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严重的配额限制和相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苛的贸易障碍。2005年之前,全球纺织品与鞋服贸易一直采用“配额制”;2005年之后,随着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规定10年过渡期的结束,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全球化自由贸易”正式取代“配额制”。当时,各国普遍认为,“配额制”的取消将使全球鞋服行业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对于拥有物美价廉鞋服产品的中国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我国必将成为“后配额时代”的最大赢家。然而进入“后配额时代”后,我国的鞋服行业面临着更大挑战,遭遇了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