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氨市场看中日韩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3-08-08一、全球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化仍有待时日。随着公众减碳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政府关于碳排放和防止大气污染立法的进一步完善,相信绿氨的产业化发展将加快。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绿氨市场规模约为3,600万美元,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5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8%,潜力可观。
图表1:绿氨市场规模及预测,百万美元
二、日韩等国积极布局绿氨,或成为未来氨进口大国
虽然现阶段日本和韩国合成氨市场规模较小,但得益于两国在氨燃料应用领域的先进研发进展和政策扶持力度,预计到2035年,日本与韩国的绿色合成氨需求规模将呈十倍增长。而日本韩国本国自产的合成氨规模十分有限,主要依赖进口,未来日本韩国对于绿色合成氨的进口需求规模巨大。
(一)日本能源转型,计划发展氨能
2021年10月日本政府内阁批准的《第六次能源基本计划》中预计,到2030年日本电力的供应结构将为:可再生能源占比36%-38%,核能占比20%-22%,氢能和氨能占比1%,燃煤火电占比19%,LNG(液化天然气)火电占比20%,石油火电占比2%。而在上一版计划的2030年展望中不包含氢氨发电目标。
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电力结构中燃煤火电占比更高。2021年七国集团中燃煤火电占比分别为:日本和德国29%,美国22%,加拿大6%,意大利5%,英国和法国2%。虽然德国与日本一样,高度依赖燃煤火电,然而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结构中的占比在2021年已经达到了42%,日本则仅有22%。德国计划通过迅速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来实现电力系统脱碳,于2022年淘汰核电,于2030年淘汰燃煤火电。
日本由于可再生能源较贫乏,电力行业脱碳需要依靠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则通过将氨与煤炭进行混烧,并逐步提高混烧比例,最终实现氨专烧发电。《第六次能源基本计划》中已明确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燃煤掺烧20%氨的目标(图5),要实现该目标未来需要大量进口绿氨或蓝氨。
图表2:日本政府氨能发展计划概览
目前日本电力公司、石油公司和贸易公司等正越来越多地通过寻求海外合作的方式开拓未来的清洁氨来源。例如日本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JERA和大型石油公司出光兴产正在与全球最大的氨产商挪威Yara探索合作模式;综合贸易公司三井物产则参与了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的清洁氨生产项目等。
(二)韩国推进氢气和氨气发电
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1年12月7日主持召开的第二次氢气和氨气发电推进会议上,韩政府宣布将2022年作为氢气氨气发电元年,并制定发展计划和路线图,力求打造全球第一大氢气和氨气发电国。会议宣布,政府明年共将投入400亿韩元用于有关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并于2023年前制定“氢气和氨气发电指南”,推广有关技术在LNG发电站使用。
为推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发展,韩国加强电力国企和民企合作,韩政府计划从2022年1月起开展无碳环保氨气发电技术联合研发,斗山重工、现代重工和乐天精密化学等企业将参与合作。此外,韩国南部发电计划明年起利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并在2024年后推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商用化。
图表3:韩国绿氨发展规划
中国合成氨市场规模第一,动力氨市场将在2030年后迅速起量
中国合成氨市场规模为千万吨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根据Wind数据,2021年总产量5,189万吨,占全球合成氨市场份额约30%,现阶段中国合成氨市场基本保持供需平衡。俄罗斯、美国、印度等也是产氨大国,年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
未来中日韩三国的合成氨市场增长速度领先于世界,预计2035年将达到1.5亿吨,其中作为燃料的动力氨将达到0.9亿吨,市场占比达60%,需要加快向绿氨转型才能在满足如此大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图7)。从中国来看,预计2035年合成氨总消费量将达1.2亿吨,较2022年规模扩大了1.5倍,市场规模远高于日韩两国。从动力氨市场来看,由于日韩布局氨燃料产业领先于中国,预计中国动力氨市场发展在2028年前不及日韩,之后发展加快且迅速起量。到2035年预计中国动力氨消费量将达6,300万吨,为日韩总量的一倍以上。
图表4:中日韩三国的氨消费量及预测(单位:千万吨)
图表5:中日韩三国动力氨消费量及预测(单位:千万吨)
受国家“双碳”战略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过渡已是必然趋势。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逐步引导原本高耗能的传统合成氨优化原料结构和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向绿氨发展。2022年3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也提到“积极引导合成氨等行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未来合成氨市场将进一步由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转移,绿氨的市场规模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对方所有,如果侵权,随时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