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路上的领跑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合规百科 >> 行业资讯

中国全行业和消费行业ODI趋势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5-04-18
一、中国全行业和消费行业ODI趋势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持续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1,627.8 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当前的对外投资主要由品牌和技术推动,催生了更多的绿地投资···

一、中国全行业和消费行业ODI趋势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持续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1,627.8 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 

微信截图_20250418144457.png

当前的对外投资主要由品牌和技术推动,催生了更多的绿地投资,东盟、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备受青睐。2024年,中国对东盟地区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2.6%,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从行业看,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

尽管世界经济面临挑战,以高品质和高性价比著称的中国消费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拓展。同时,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增长,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扩张模式由早期主要通过海外并购,转变为依靠自建平台,不仅涵盖全品类电商,也发展出了优秀的垂直领域电商平台,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电子商务格局。 

二、消费行业海外并购趋势

2022年以来,中国消费品企业海外并购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型交易大幅减少,但从交易宗数看整体仍保持一定活跃度。2024年,消费行业海外并购金额仅为16亿美元,同比下降52%,为近五年新低;并购宗数为48宗,同比下降11%;在下降大背景下,中国对日本、德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并购金 额和数量均不同程度上升。

微信截图_20250418144506.png

 目的地方面,按五年累计并购金额来看,前五大目的地分别是荷兰(44亿美元)、沙特阿拉伯(30亿美元)、美国(25亿美元)、澳大利亚(20亿美元) 和印度尼西亚(17亿美元)。目标细分品类方面,五年综合来看,消费品企业海 外并购主要聚焦食品与饮料、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品类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例如国内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收购新西兰某领先的高端宠物食品企业;某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收购某世界知名电器品牌的家电业务;香港某财团收购意大利某奢侈家纺品牌;某短视频社交平台收购印尼某本土电商平台。

三、消费行业出口趋势

总体而言,中国消费行业贸易保持平稳发展。在中国的消费品贸易中,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其金额约为进口额的四倍1。 2024年,在全球经济充满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消 费品出口仍保持韧性,实现了1%的增长,达到约1.2万亿美元。具体来看,2024年出口额最高的前五大品类分别是家具及装饰品、消费电子产品、服 装与鞋类、家用电器和农产品及食品饮料,共占中国消费品出口超80%;其中家具及装饰品为第一大品类,占比近1/4,家用电器为增长最快的品类,增 速为12%;出口增长显著的地区包括北欧(+16%) 、拉丁美洲(+14%)和东盟(+5%)。

微信截图_20250418144625.png

四、跨境电商出口趋势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运用新技术、适应新趋势、培育新动能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 的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保持蓬勃发展态势。2024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 10.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到了6%。跨境电商进出口中,出口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上半年和 2024年前三季度其比重均为接近80%1。过去五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加了1万亿元,其中增量主要 来源于出口1,跨境电商在“卖全球”方面潜力进一步释放。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2024年上半 年,对美国出口占比34.2%,英国占比8.1%、德国 占比6.2%、法国占比4.5%,同时对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等亚洲市场出口表现也比较活跃。出口品类主要是服饰鞋包首饰、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及家居家纺用品,占比分别达27.3%、14.4% 和12.4%。

微信截图_20250418144701.png


落款新.png

上一篇:特朗普2.0“美国优先”战略对中国药械企业出海的潜在影响
下一篇:出口电商常见商业模式及税务考量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 Copyright © 2022 襄策合规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9868号-3 XML地图
    电话咨询:133 6680 2507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