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路上的领跑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合规百科 >> 行业资讯

新加坡镜鉴(一)——对内挖掘自身潜力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5-02-17
新加坡独立时土地面积仅约581.5km²,通过多年填海扩土,至2024年仍不过735km²。土地资源的匮乏是新加坡经济发展自始至终要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长期以来:一方面持续探索以精准定位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一方面对内···

新加坡独立时土地面积仅约581.5km²,通过多年填海扩土,至2024年仍不过735km²。土地资源的匮乏是新加坡经济发展自始至终要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长期以来:一方面持续探索以精准定位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一方面对内挖掘自身潜力、一方面向外谋求国际合作,这些思考和实践推动新加坡成为了如今的东南亚制造灯塔——一个为全球提供跨国产业服务的国家。

具体来看:◆ 意识层面:生存危机——推动新加坡成为全球价值链关键节点的动力来源 

1965年独立之初,面对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新加坡确立了“工业化是国家生存下去的唯一路径”。经历80年代由美国经济滞涨、贸易主义盛行,到1985年经济受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影响和拖累,新加坡开始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商务中心,通过优先发展国际通讯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和咨询服务等服务业重振了经济。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新加坡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的目标,要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作为新加坡经济的双引擎。2020年,面对疫情后的世界,时任新加坡贸工部部长陈振声提出:“新加坡应争取成为企业全球价值链中的关键节点,不只是一个贸易场所,要能为这些贸易增值。……它必须顺应局势而转变,不单只是一个传递点,还要起着让企业在区域和全球的业务倍增的作用。”

微信截图_20250217094423.png

 一、工业园区——新加坡吸引外资以发展本国制造业基础 

新加坡的工业化道路于上个世纪60年代便已开始。60年代初期,新加坡政府就向联合国提出需要帮助发展工业的请求。受联合国委托,荷兰籍经济学家阿尔贝特·温思敏博士针对国家未来发展提出了《工业化计划建议》,将工业化确定为新加坡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并重点强调了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型制造业的重要性。196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简称“EDB”),主要目的就是规划协调新加坡工业化建设。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522.png

建设裕廊Jurong工业园,是踏上工业化建设的第一步,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2年,EDB选择了新加坡西部的裕廊岛,在此建立了裕廊工业园。此后,包括惠普、德州仪器、飞利浦等全球领先的制造业龙头在内的外资企业纷纷进驻。随着裕廊工业园快速发展,新加坡政府成立了裕廊镇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工业区。进入21世纪,裕廊集团(JTC)成立,继承了裕廊镇管理局的经验和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拓展。以裕廊工业区为核心,从1970年至1990年,新加坡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逐步升至25%。

如今,各种类型的综合工业园、专业工业园、商业园、科技园等遍布新加坡,而裕廊集团则成为它们背后推进产业升级的智囊团。各个园区主要根据区内产业发展的特点而建,区内相关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可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裕廊集团也在随着数字化、工业4.0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的扩大而迭代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展望未来,根据公司官网:“这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但它肯定预示着又一个伟大的十年到来。”

二、空间规划——持续提升新加坡作为产业载体的效率

新加坡土地资源匮乏。政府通过每十年修编一次的长期规划,实现对土地、交通、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的综合规 划,以期不断将新加坡打造为适合工作、生活、学习、休闲的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并使其能灵活应对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又能保障对有限土地资源的较好利用。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615.png

自1971年来,新加坡已完成4轮长期规划实施,目前正处2021年开始的第五次长期规划。本轮规划中,我们认为,城市空间的混合利用,探索垂直分区的开发设计,打造面向未来的产业空间依然是重点。

三、A*STAR——政府牵头引导企业研发,为产业迭代提供所需技术

新加坡鼓励企业投入主导研发,但当企业研发还不足以支撑成熟的产业技术时,政府会牵头设立研发机构 以引导市场,阶段性支撑新兴产业发展。2001年,新加坡政府将国家科技局改组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简称“A*STAR”),此后,每当产业 需要时,A*STAR就会为了配合产业布局而专门设立 的对应的工程技术研发机构。由于这些研究所都是在密切的工业需求背景下设立的,其诞生之日就承担了鲜明的“服务工业需求”历史使命。根据全球技术发展状况,其研究方向也在根据工业技术发展需求不断做出调整。甚至因为某些科技产品走向没落,某些研究机构也随之消亡。根据官网数据,A*STAR研究领域广泛,从生物、医学、科学,到物理科学和工程。截至2022年3月31日,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技术和非技术工作人员以及行业开发商业化和公司工作人员超过5800人。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656.png

除了技术研发,A*STAR也会陪伴商业化落地。当一家公司在某项前沿技术领域已经足够成熟、其商业化运作已经崛起,A*STAR便会不失时机的主动选择退出,对应的研究机构也会被合并或消失,把市场让给纯商业化运作的企业,这也是企业研发的一种扶持。

四、金融中心——畅通的资本流动渠道,全力支撑新加坡产业成长

早在1968年,温思敏博士便向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设亚洲金融中心的设想,以便为制造提供金融支持。1980年代,为应对因美国经济陷入滞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的本国经济衰退,新加坡开始加速发展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市场环境、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立的国际地位、稳定的政治制度,使新加坡备受国际资本青睐。新加坡在90年代初就成为了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性总部。新加坡金融业依托于本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上,这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金融空心化的局面、提升了资本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在2020年后,亚洲资金大量流向新加坡。根据GFCI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自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新加坡悄然取代香港,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成为继纽约和伦敦后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直至2024年9月,香港才重回第三名。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739.png

目前,新加坡是排名第四的全球金融中心。新加坡高科技制造业强,金融机构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对于新加坡银行,只要企业资质符合,尤其是高科技初创公司,就会给到资金支持。企业可以从银行便捷地获得资金,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模式成熟,能在各种运营局面下为企业提供资金,缓解经营压力。

落款新.png

上一篇: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东南亚
下一篇:新加坡镜鉴(二)——向外谋求国际合作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 Copyright © 2022 襄策合规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9868号-3 XML地图
    电话咨询:133 6680 2507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