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泰国经商须知|投资环境分析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4-05-03
一、自然环境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心地带,东南接连柬埔寨,南接马来西亚,西邻缅甸,东北与北部与寮国接壤,南临暹罗湾,西南面印度洋,地处战略要冲。泰国土地面积513,120平方公里,土地狭长,由北至南约1,620公里,由东至西约775公里。泰···
![]()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心地带,东南接连柬埔寨,南接马来西亚,西邻缅甸,东北与北部与寮国接壤,南临暹罗湾,西南面印度洋,地处战略要冲。泰国土地面积513,120平方公里,土地狭长,由北至南约1,620公里,由东至西约775公里。泰国属亚热带气候,终年常热,气温在摄氏20度至39度之间,一年分夏、雨及凉季,3月至5月为夏季,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2月为凉季。泰国人口约7,000万人,男性与女性各约占50%,女性略多于男性。主要人口为泰国人,其他种族包括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官方语言为泰文,其它语文包括华文、英文及马来文。泰国人口94.6%信奉佛教,其他宗教包括回教、印度教与基督教。泰国人口中,具有华人血统之人口约2,000万人,侨团约有1,300个。泰国首都为曼谷,人口约1,070万人,为泰国第一大城。泰人受佛教影响甚深,以温和有礼著称,尊崇佛教及王室,社会讲求遵从秩序祥和,有利吸引外国人来泰投资最高行政机关为“国务院”,国务院最高首长为总理,由国会议长提名,经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后奏请泰王任命。国务院下设国务院长办公厅、国防部、财政部、外交部、工业部、教育部、公共卫生部、农业暨合作社部、交通部、科学暨技术部、劳工部、商业部、内政部、司法部、能源部、数位经济与社会部、文化部、天然资源暨环保部、观光暨体育部、社会发展暨人类安全部等20个部会,阁员系由总理提名任命,任期4年。巴育总理于2023年3月20日提前解散国会(该届会期原至3月23日),根据泰国宪法,应于国会解散后45天至60天内举行大选,泰国选委会并已宣布将于同年5月14日举办国会大选。泰国国会去年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恢复选民一票选人、一票选党的单一选区两票制,并将众议院区域候选人的席次从目前350席增为400席,政党名单的席次从150席减为100席,此新制预计对现任执政党公民力量党(Palang Pracharath)及最大在野党为泰党(Pheu Thai)等大党较为有利。巴育总理并已加入新政党合泰建国党(United Thai Nation),将代表该党竞选总理。泰国全国共有48个机场,其中6个为国际机场,42个国内机场,共有53个国家、80家航空公司在泰设有固定航线,89条国际航线可达欧、美、亚及大洋洲等40多个城市。首都曼谷市之Suvarnanbhumi International Airport于2006年9月启用,是泰国最重要之国际机场,每年大约有4,500万人次旅客进出。Suvarnanbhumi国际机场设有4条跑道,每小时可处理112次航班飞机起降,每年可服务1亿人次之旅客流量及处理640万公吨之空运货物。其他国际机场则位于泰国之主要城市,如Chiang Mai、Phuket、Hat Yai、U-Tapao等,其中乌达抛(U-Tapao)国际机场位于曼谷市东南郊罗勇市(Rayong),距曼谷市区约190公里,与泰国最知名的渡假胜地芭达雅仅约40公里之遥,是进出芭达雅最近的门户。另外,2019年10月24日泰国总理巴育主持连接该国三大机场高速铁路项目合资协议的签约仪式,总投资金额超过2,240亿泰铢,属于公私协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投资计划,可望在5年内建成通车。该项目将从廊曼机场开始直接进入挽赐站,经过玛卡森站然后拐进苏凡纳布机场,然后沿着东部线直行,经过挽巴功河再进入北柳站、春武里站、是拉差站、芭达雅站,最后进入终点站乌达抛机场,全程220公里,列车运行速度可达到250公里/小时。该项目完工后,将使曼谷与泰国正在积极发展的东部经济走廊(EEC)之间的交通时间从2、3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该项目可望在未来5年促进车站周边城市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繁荣以及为当地民众带来收入,经济回报约650亿泰铢,并可增加约1万6,000个就业机会。泰国内陆交通运输系统提供曼谷与泰国其他地区间高效率的区段运输。泰国拥有广泛的公路运输网络,超过25万公里的公路,逾40%的公路为具有国际标准、可通往泰国各省份的高速公路。城市内部超过225公里的汽车专用道将曼谷和其他主要地区连接起来。泰国政府正大力改善其市内汽车专用道,预计建成后塞车情形可纾缓改善。此外,新高速公路不断修建,包括连接曼谷及苏凡纳布新机场,以及快速到达泰国南方省份的新道路。泰国在2004年4月26日在上海签署《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议》,该公路网连接亚洲各国首都、工业中心、重要港口、旅游及商业重镇,覆盖除西亚外几乎全亚洲地区,强化泰国与欧洲和亚洲32个国家陆路贸易和运输的联系。铁路系统方面,目前泰国拥有铁路总长度达4,880公里,共有3条路线在曼谷交汇,此一铁路系统可由马来西亚边境到达泰国最南的省份及西面的Kanchanaburi省,泰国铁路与马来西亚国家铁路系统相连接,并可直接转入新加坡。此外,泰国总理巴育于2020年10月28日主持泰国国家铁路局(State Railway of Thailand, SRT)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International)及中国铁路设计总公司(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oration),针对“合约2.3”(Contract 2.3)的签署仪式,合约总金额达506.3亿泰铢,涉及连接曼谷及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的高速铁路第一期工程,该工程最终目标为建设从曼谷开往与寮国接壤的廊开府(Nong Khai)的高铁系统。巴育总理赞扬泰中高铁项目的发展,称其为增强该国竞争力的关键。合约内容包括轨道、电气、信号与通讯系统的建设,以及车厢采购、维护与技术转让。泰国交通部长Saksayam Chidchob表示,第一期的轨道将长达253公里,其中包括6个车站,分别是Bang Sue、Don Muang、Ayutthaya、Saraburi、Pak Chong及Nakhon Ratchasima。泰方将全权负责第一期及土建工程的投资,而中方将监督轨道、电气系统及列车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以及车厢采购与人才培训。泰国目前正草拟第二期的设计方案,规划建设从廊开府到呵叻府全长354.5公里的轨道。据Saksayam部长表示,该部将要求内阁批准设立一个研究所,进行轨道系统技术的研发,以增加该领域的专家数。此举将有助于使用当地原材料,为泰国铁路产业增加约210亿泰铢的价值,并创造每年约60亿泰的就业机会。尽管铁路运输速度较慢,惟亦相对较为安全可靠,且其成本亦较低廉。目前泰国铁路运输系统仍是由国营之SRT企业所经营,惟其未来将改为民营化。泰国政府正致力于提升火车运输服务之效率,并减少因社会福利制度所产生之财务负担及损失。除公路与铁路之外,泰国首都已有现代化之捷运系统。就曼谷都会区之交通状况而言,每天必须承载数百万人之交通旅运量,已然十分拥挤,且由于近年泰国经济快速成长,因此对交通运输需求亦大幅增加。泰国政府解决交通壅塞的方法即是建设其曼谷公共捷运交通系统(Mass Transit System)以及改善快速连接道路系统设施。曼谷高架捷运系统(Bangkok Mass Transit System,简称为BTS)于1999年完工启用。而在曼谷之泰国地铁捷运系统(Mass Rapid Transit,简称为MRT)则于2004年完工启用,系当地居民在曼谷中央商业区所使用便捷而高效之交通工具。目前BTS平均每日旅客承载量逾40万人次,因为开通新的BTS路线,促使乘客数量增加,大幅舒解曼谷严重的交通问题。目前通往苏凡纳布国际机场之高架捷运系统新路线(Airport Link)已启用,为国际旅客带来更多交通便利。泰国作为东南亚最早开启5G商用的国家之一,将率先在东部经济走廊推行5G商用,以发展科技产业并吸引外资。其他首批推行的地区还包括曼谷首都圈、清迈、普吉及部分获准覆盖5G的国内机场等。泰国最大移动运营商AIS的首席执行官颂猜表示,数位化趋势不可挡,预计未来2-3年5G技术将在泰国大规模普及。泰国政府此前发布“2023-2027年泰国促进5G科技应用执行计划”。根据该计划,预计到2027年5G网络将覆盖泰国98%的人口,市区网络速度不低于每秒100兆,乡村地区不低于每秒50兆。运用5G技术创造的经济产值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6%,使用5G技术的中小企业不低于7,000家。另外,使用5G技术进行数位基础教育的学生不少于70万人,5G技术相关的创新研究商业成果不少于50%。据了解,泰国电信运营商已在全境搭建完成4G信号基站,为5G升级做好准备。AIS作为泰国5G商用推广的主力军,此前已投资450亿泰铢用于建设东部经济走廊的相关基础设施,2020年投资35亿至40亿泰铢用于发展数位基础设施,并在公共卫生、零售、旅游等领域推广5G技术应用,以促进泰国经济复甦。泰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True自2019年以来,与中兴通讯进行多轮实验室和外场测试,共同测试多种5G产品,并已签署5G商用合同,决定采用中兴通讯5G全系列产品和服务。5G商用推广在即,泰国智能手机市场也在作相应调整。泰国手机零售商巨头杰玛特市场总监纳拉提普表示,泰国主要的智慧手机厂商正准备生产支持5G的手机,目前4G智慧手机和5G智慧手机的差价约为4,000泰铢,但随着2020年第4季5G智慧手机的大规模上市,差价将逐步缩小。根据True的统计数据,目前约有3万名True用户使用支持5G的智慧手机,预计该数字将很快突破10万。根据泰国汽车产业协会(The Thai Automotive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TAIA)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泰国汽车总产量达188万3,515辆,较2021年成长11.73%,其中家用车为60万839辆,占比约31.9%,而商用车为128万2,628辆,比重为68.10%。若按内外销比来看,2022年汽车出口量为103万7,317辆,国外出口比重约为55.07%,内销则占44.93%,内销比重较前一年微幅成长。2022年泰国前五大汽车出口市场依序为澳洲(19.28%)、菲律宾(6.70%)、日本(6.54%)、越南(6.46%)、及马来西亚(5.36%),而2022年泰国境内新车销售前三大品牌皆为日系车款,市占率依序为Toyota(34%)、Isuzu(25%)、Honda(9.8%)。泰国汽车产量自2017年跌出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国的排行榜,主要因为欧洲汽车产能逐渐回升,但泰国汽车出口量仍名列全球前十大。在汽车产业供应链方面,根据泰国汽车制造协会统计,泰国共有18家外国汽车制造公司进驻投资,总计设有汽车组装厂23个,汽车产业聚落分布在Ayutthaya、Pathum Thani、Chonburi、Rayong、Chacheongsao、Prachinburi、Nakhon Ratchasima等7个府治的工业区内。在零组件供应方面,目前共有1阶(Tier 1)制造商约709家,其中日商零组件供应商名列全球前100大者,计有29家在泰国设厂,其他2阶(Tier 2)、3阶(Tier 3)中小型零组件供应商则多达1,700余家,产业供应链完整。泰国政府正积极推动“泰国4.0”计划,其中电动车也被列为优先推动的产业之一。泰国被称为东方底特律,为延续此美名且强化其在汽车产业之领导地位,泰国政府也积极促成泰国成为全球电动车制造业中心,并吸引电动车核心技术之业者至泰国投资设厂,除一般投资者可享有的8年免征公司税之优惠外,泰国政府再加码,另外再提供5年之免税优惠,总计免税优惠期可长达13年。此外,还提供在泰国投资建厂的电动车厂商享受最长2年的整车进口免关税优惠,势将推动泰国成为电动车制造重镇,而非仅为汽车组装中心。泰国在东南亚的战略性地理位置和高产量的生产设施,成为全球电子电机及零组件(E&E)领先的生产基地。Sony、三星、Seagate、飞利浦电子、Honeywell及LG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均已进驻泰国分别设立硬式磁碟机(HDD)、积体电路、半导体及汽车电子组装业务。泰国的冰箱产量全球排名第四,冷气空调机产量排名第二,而硬式磁碟机的产量则排名全球第二。泰国电子电机产业未来投资潜力仍看好,特别是在硬式磁碟机价值链上。泰国在硬式磁碟机生产方面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然而很多零组件,如半导体器件、电晶体、二极体,仍须仰赖进口。泰国主要的电子电机厂商主要分布在曼谷首都圈外围半径250公里之各府,例如北榄府、大城府及罗勇府等,约有800余家电子电机和家电工厂在泰国运营。大多数是日本、韩国、欧洲与美国大品牌的跨国企业。但是近年来,很多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加入战局。电子相关企业亦逐渐在曼谷以外的其他关键地点建立工厂。泰国电子及零组件产品主力为积体电路(IC)以及硬式磁碟机,分别占泰国电子产品出口的56%与24%。泰国在2011年遭逢洪灾肆虐之后,硬碟产量减少,由排名全球第一退居为目前的全球第二出口国与生产国。在泰国设立积体电路与硬碟的生产基地之国际大厂包括Fujitsu、LG Electronics、Seagate、Sony、Samsung 以及Western Digital等。依据泰国官方统计,2022年泰国电子产品出口额为457亿3,012万4,669美元,较2021年成长12.39%。2022年前五大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比重约占29.19%)、日本(11.51%)、香港(7.64%)、中国大陆(6.66%)及新加坡(5.28%)。近年来由于技术与品质的改良,泰国有许多工业已逐渐兴起,以汽车、电子、电信最具发展潜力;其中电子产品如积体电路、微电子零组件及计算机设备为泰国主要的出口项目之一,占总出口的20%,产值达300亿美元。泰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硬式磁碟机生产基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2%。泰国硬式磁碟机产业得以在生产与出口居全球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完善的产业群聚支援,生产及组装硬碟所需相关零组件供应商均已形成产业链聚落,可以有效支应生产及组装所需。另外,泰国是全球第一大积体电路进口国以及全球第二大出口国。泰国政府的战略之一就是为电器电子产业发展支持产业和产业集团,同时泰国也是外资企业加工生产的重要基地。依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统计,2022年共有220个电机及电子产业项目申请促进投资,涉及金额达128.11亿泰铢,项目量高于2021年的197个项目,金额也高于2021年的96.18亿泰铢,主要是智慧电机设备项目,例如PCBA、ELETRO-MAGNETIC PRODUCT等。泰国是东南亚家电产品的生产中心,也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世界第二大空调机生产和出口国,在全世界空调机出口总额中占有约22.2%的比重,冰箱产量也位居全球第四大,出口金额约235亿美元。在泰投资生产家电产品的国际品牌商包括Bosch & Siemens、Daikin、Electrolux、Fisher & Paykel、Haier、LG、Panasonic、Samsung及Toshiba等。泰国家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依序为东协各国、美国、日本、中国大陆与印度,东协是泰国最大且成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根据泰国工业联合会制冷剂与空调产业组主席指出,泰国空调出口市场有望进一步成长,随着“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的好转,全球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回升,如越南与印尼市场,2022年泰国的空调产量将有所增加,利好因素一部分来自于国内销量增加,不过由于石油及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以及晶片短缺对生产成本造成负面影响。无论如何,泰国空调产业在全球市场上仍有巨大机会,因为全球夏季气温持续上升,尤其是位于寒冷地区的国家,这些国家是泰国的主要客户,而且在热带地区国家中产阶级的销量有所上升,加上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贸易障碍,可能有利于更多泰国空调出口到美国。依据泰国官方统计,2022年泰国空调机相关零组件出口额为70亿4,408万658美元,较2021年成长8.6%,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19.37%)、澳洲(9.77%)、越南(6.92%)、中国台湾(4.63%)及印度(4.58%)。由于泰国本地缺乏自主生产的家电品牌,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国外产品才能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泰国的家用电器业大多由国际大厂之母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其产业所需的零配件亦多依赖进口。根据泰国商业部统计显示,泰国前三大电器出口市场分别为美国、日本及越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泰国业者也积极开发邻近新兴市场如缅甸及柬埔寨之商机,目前泰国每年出口至柬埔寨的电器总额超过6,000万美元。此外,泰国也积极开拓如变压器及发电机等与基础建设项目相关的产品商机。观察泰国国内电器市场,日韩产品仍是泰国家电市场的大赢家,但近几年中国大陆品牌针对泰国消费者的需求,以极具价格竞争力的低阶产品进入泰国市场,并慢慢增加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从低阶至高阶产品的多样化选择,也逐渐在泰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泰国工业院辖下之冰箱及冷气空调机群组资料显示,目前泰国生产的冷气空调机及零组件,出口比例高达80%,使泰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冷气空调机出口国,泰国冷气空调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9%,年均出口总额达25亿美元。泰国工业院指出,冷气空调机的出口将持续成长。泰国制造的冷气空调机品质已获国际认可,加上部分国外冷气空调机业者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泰国,使泰国本地业者获得生产技术,促进出口量成长。此外,东协市场尤其是印尼、柬埔寨、寮国、缅甸和越南是值得冷气空调机制造业者关注的重要市场。据泰国商业部统计,2022年泰国冰箱、冰柜及相关零组件出口额为22亿2,224万6,361美元,较2021年下滑7.14%,主要出口国家包括美国(21.8%)、日本(15.6%)、越南(9.35%)、澳洲(8.41%)及印度(4.24%)。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生产及运输成本上扬导致民众消费能力降低、包括欧盟等多个国家严格监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家电进口,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泰国冷气空调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受到冲击。空调机属于价格较高的奢侈商品,其目标客户大部分是中高收入群体。空调机市场的主要成长因素通常是炎热气候、空调机制造业者和经销商推出的促销活动,以及住宅尤其是公寓、商用大楼、独栋别墅以及连栋别墅竣工数量的成长所带动。在电视机产业方面,泰国电视机市场可望微幅成长,主要支持因素包括大荧幕和4K解析度超高画质电视机售价下滑,厂商推出具网路连接功能的电视机等。但是泰国电视机市场仍有多种限制因素,包括家庭债务问题抑制消费者的购买力、住房市场成长放缓、网路电视及消费者用于收看网路电视节目的携带式电子设备大规模普及等。依据泰国商业部统计,2022年电视机出口额为22亿8,362万5,012美元,较2021年成长35.25%,其中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44.67%)、荷兰(13.17%)、日本(11.64%)、中国大陆(6.06%)、印度(3.91%)。此外,随着物联网和智慧家电的推广,开泰研究中心预估,泰国物联网家电尤其是冷气空调机、冰箱和洗衣机等将可望成长,未来3年物联网家电将可望占有泰国电器市场的10%以上。纺织服装业是泰国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产业涵盖从纤维到成衣生产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年出口金额达70余亿美元,是第二大出口产业,泰国有4,000家以上的纺织工厂,更有超过100万人从事纺织相关行业。泰国虽不富产棉花、羊毛等纺织原材料,但生产多种化学纤维且具备完整的纺织产业聚落,从纤维到成衣生产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纤维、纺纱、织造、针织、漂白、染色、印花及后染整,以及成衣生产和家用纺织品,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泰国纺织业具高度灵活性与生产弹性,可以配合进行短期或不同生产线多样化生产。据了解,泰国有约10%的纺织业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等外资企业,其中10%至20%的成衣服饰工厂亦属于外资企业。泰国纺织业同时也为平织、针织及不织布行业提供技术纺织品,除用于服装外,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套、安全带、防火绝缘布、工业输送带、尿布及绷带等领域。由于目前泰国相关工业纺织品主要仍依赖进口,因而此类工业纺织品极具市场拓销潜力。依据泰国商业部统计,2022年泰国纺织品出口额为2亿1,320万3,648美元,较2021年成长3.91%,其中出口主要国为越南,出口比重为9.15%,其次是美国(8.56%)、塞内加尔(8.31%)、阿拉伯联合大公国(7.67%)及缅甸(6.85%)。泰国纺织工业发展机构指出,泰国自东协邻国进口布料等原料用于加工再出口,加上部分泰国业者已因无法在价格方面竞争而将生产基地迁移至邻国,但是品质仍具竞争力,从出口布料的价格提升可得到印证,过去5年来泰国纺织品出口价格平均提高达4%-5%。展望纺织品及成衣的出口前景,泰国将持续出口纺织原料至邻国,加工后再外销至国际市场。此外,泰国厂商将调整其对越南市场的看法,从之前的竞争对手转为贸易伙伴。竞争环境变化导致泰国纺织品的中长期出口成长将取决于纺织品生产技术的升级,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提升单位利润,而不是令泰国纺织品出口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的价格。泰国推动纺织高附加价值化已行之有年,在设计领域有丰富经验,且在国际连结、人才等方面皆有优势。泰国纺织协会所制定推动的“2016-2031年纺织时尚产业发展计划”,规划发挥泰国在时尚设计方面的优势,建立具有竞争力且持续创新的产业。开泰研究中心认为,比一般纺织品具更多效用的功能性纺织品(functional/technical textile)和创新性纺织品(innovative-smart textile)将是具长期生产潜力的产品,尽管当前泰国的功能性纺织品出口比例不高,仅占泰国纺织品出口的16%,但技术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将促使功能性纺织品获得更多关注和拥有更大的出口商机。尽管泰国的纺织品生产链比较完整,但泰国的纺织品生产仍必须自国外进口某些上游原料。此外,在下游产业结构方面,以功能性纺织品为生产原料的不同纺织品生产仍呈现差异性和多元化特色,甚至必须具备特殊性能,如汽车业所需要的功能性纺织品就不同于医疗业。同时,各下游产业如汽车业在采购上游原料和中游半成品时还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生产标准、成本、原产地规定及国际大厂母公司之政策。为此,若普通纺织品的生产商能对其生产技术进行升级,以生产功能性纺织品,或已生产功能性纺织品的厂商将其生产线扩大至其他产业及产品领域,将可获得创造更多附加值和更高利润的机会。目前全球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除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之外,市场上还出现另一种趋势,无论制造厂和进口国都致力提高产品标准,为终端客户提供新的选择。因此泰国纺织企业必须制定明确的企业经营策略,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及潮流持续开发创新产品。提高生产技术水准,采用天然原材料,加上运用泰国特色和本土设计智慧,透过创新改良纺织材料与设计,建立与现有产品的差异化特色,方能克服贸易障碍,在国际市场维持竞争力。泰国家具产业在东南亚地区堪称发展最成熟的国家,无论在材质的变化、现代化设计、生产品质或是功能结构等方面,均领先于印尼、菲律宾、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协家具生产国。根据泰国家具工业协会(The Thai Furniture Industries Association)的资料,泰国家具家饰产业大约可分为几个制造领域,分别为木制家具、金属家具、毛毯、被褥及寝具、其他家具饰品(含藤制品、竹制品等)及家具零组件等。根据泰国商业部统计,2022年泰国家具及零组件出口量为18亿5,634万8,879美元,较2021年成长0.03%。其中美国跃居为最大出口市场,占整体出口比重49.76%,其次为日本(11.59%)、中国大陆(4.13%)、马来西亚(3.41%)、越南(2.58%)。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需要的产品是注重设计和讲求实用功能的木制家具,仍是促使泰国家具及零组件出口可持续成长的主力市场。在木制产品部分,2022年泰国相关木制产品出口量为2亿928万8,872美元,较2021年下滑9.36%。前五大出口市场和比重分别为美国(72.78%)、日本(8.42%)、澳洲(2.14%)、中国大陆(1.69%)、柬埔寨(1.25%)。主要品牌出口包括Deesawat、Elega、Practika、Performax、Mobella、Highfly、Muller、Index、SB、Koncept、Yothaka、Klosk。泰国家具产业协会指出,泰国家具出口东协国家成长快速,占整体出口市场比例可望从目前的1-2%,在未来3年内提升至10%,特别是柬埔寨、寮国、缅甸、越南4国(CLMV),随着东协经济共同体(AEC)的成立,刺激该等国家房地产及饭店等投资大幅增加。目前泰国家具售价平均比越南高出10%,家具制造业者必须进行策略调整,并导入科技协助生产,提高家具品质及降低成本,方能在国际市场竞争。尽管过去泰国家具业者为生存发展而不断调整生产策略,但成功者为数不多,大部分业者仍无法避免价格竞争。展望未来,强调设计研发并了解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设计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符,以及开辟多元新型行销通路,方能扩大商机。由于泰国家具设计独特,加上品质好,除了上述美国、日本及中国大陆市场,更将扩大对东协国家的出口量。同时,也将进一步拓销到中东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料及劳工成本高于竞争对手,尤其是越南及马来西亚,导致泰国厂商在价格竞争面临挑战,也造成部分中国大陆厂商转向从其他国家进口,甚至把生产基地迁离泰国。泰国珠宝业历经20余年发展,尤其是珠宝首饰加工业迅速崛起,已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全球珠宝首饰出口排名第8,泰国珠宝首饰商超过3万7,000家,就业人口超过120万人,亦获得“世界有色宝石加工贸易中心”与“全球珠宝首饰重要出口国”等美称。泰国珠宝产业结构包括4大部分:宝石加工、钻石切割、贵重首饰及仿真首饰,亦为泰国珠宝产业出口的构成要项。泰国宝石切割业历史悠久,其工艺和技术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仰赖进口未经雕琢宝石进行加工,使泰国出口有色宝石始终在国际珠宝市场享有口碑。在上述4类产业中,尤以贵重首饰带动最高之出口价值和外汇收入,泰国约有80%的首饰产品系用于出口,主要由镶嵌珠宝的贵金属制成。黄金首饰是泰国正加强推广的另一贵金属首饰出口项目,虽然泰国制造首饰产品尚未在国际市场占有领先地位,惟凭藉其独特设计和加工技术,黄金首饰继有色宝石之后,成为泰国首饰重要出口品项。此外,由于领先的宝石切割技术和较低的工资,吸引大批投资者纷纷至泰国投资兴建生产设施。由于珠宝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大多采用进口设备,因此经营方式大多是外商或外商与泰商合资形式。泰国珠宝首饰企业与泰国政府、泰国珠宝商会、泰国珠宝学院,以及泰国宝石品质保证部门等机构密切配合,为确保泰国珠宝品质、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因此泰国珠宝首饰出口一直保持成长态势。泰国商业部向来努力促进泰国珠宝首饰业的成长,积极提高该产业之竞争力及寻找新市场。珠宝首饰是泰国的第三大重要出口商品,仅次于汽车和电子资讯产品,2022年泰国珠宝饰品出口金额为40.85亿美元,较2021年成长20.97%,其中出口主要国家为美国(33.51%)、德国(11.73%)、英国(8.84%)、香港(5.71%)及澳洲(4.33%)。泰国政府在大力推动珠宝首饰出口的同时,并戮力扶持新的珠宝首饰企业,增加珠宝首饰商品种类、不同设计类别、根据各府不同特色的中小型珠宝首饰加工企业等,以进军全球珠宝首饰市场并倾力打造“世界珠宝首饰中心”。泰国商业部及民间企业携手共同制定世界珠宝首饰中心策略,借由以下3项方式加以实现:(1)解除珠宝首饰税和相关的规定,包括免除珠宝首饰进口税、免除到泰国参加珠宝首饰展览活动的珠宝增值税、泰国珠宝首饰参展售出前不予征收增值税;(2)提升泰国珠宝首饰企业、原材料和技工发展;(3)增加泰国珠宝首饰销售管道和市场开拓能力。目前泰国化妆品产业规模总值在全球排名第17位,而且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协市场,泰国工业院报告显示,泰国已经成为东协地区最大的美妆保养品生产和研发中心,每年化妆品美妆和保健产品类总产值在3,020亿泰铢(折合95.24亿美元)以上。其中内销比重约为60%,产值约1,810亿泰铢(折合57.14亿美元),泰国化妆品零售通路主要以Watsons、Boots等健康护理连锁店,以及Sephora、EVEANDBOY等化妆品门市为主。外销比重则约占40%,产值约为1,210亿泰铢(折合38.41亿美元),前5大出口市场分别为日本、菲律宾、澳洲、中国大陆及马来西亚。2022年泰国的美容与个人护理产品出口额为22.67亿美元,较2021年小幅成长6.61%。进一步细分品项及比重,护肤产品的出口值为2.38亿美元、护发产品的出口值为7.15亿美元、化妆品类的出口值为6.8亿美元、个人卫生产品的出口值则为3.29亿美元。其中出口主要国家为日本(12.70%)、菲律宾(10.64%)、澳洲(7.65%)、马来西亚(6.62%)及中国大陆(6.59%)。泰国化妆品产业的厂商约有2,000多家,且中小企业的比重高达90%,配合泰国政府所推动的“泰国4.0”政策,也鼓励化妆品中小企业加速开发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而由泰国政府官方及民营企业合作举办国际展览会也是推动化妆品产业实现上述目标的动力之一,将使美妆产业快速成长。2023年泰国专业美妆相关重要国际展览包括11月7日至9日在IMPACT展馆举行的亚洲国际美容工业展(COSMEX),以及9月14日至16日于QSNCC展馆举行的COSMOPROF CBE ASEAN BANGKOK展。在产业发展动向方面,隶属泰国工业部之泰国化妆品企业联合会(Thai Cosmetic Cluster)于2016年筹组25家化妆品企业联盟,该联盟涵盖化妆品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包括上游之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如Global Green Chemical Plc(GGC)、中游的化妆品加工制造如Oleochemicals公司,以及下游多家化妆品包装及配销商,该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和拓展泰国化妆品产业,在提升化妆品企业竞争力同时,达到资源和原材料的互惠互利,将致力于加强产品包装、产品品质研发,开发更多高附加价值的新产品。此外,该产业联盟将在适当时机针对国际市场联合打造国际品牌。目前泰国农产品和草药等方面已有若干创新研发成果运用于商品领域,并且不少产品已商业化在市场销售。化妆品企业联盟将为研发人员和工厂提供桥梁,以便将研发成果转型为高品质的产品。泰国印刷产业链完整,有6个纸浆厂与上百家造纸厂,从造纸、图案艺术设计、输出到印刷,均有相关的业者,总计有超过5,000家相关业者,产品涵盖书籍、一般商业印刷、包装、报纸及有价票券印刷等,市场规模总值超过200亿美元,印刷品供内需市场与出口。泰国印刷业约有2,000家业者,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大企业仅占1%,TKS Technology是全泰国最大的商用印刷企业。包装印刷业也有上千家企业,年营业总额超过20亿美元,大企业占30%,国际大厂如Alcan Packaging、Strongpack、SIG Combibloc及Tetra Pak Manufacturing(Thailand)主导泰国挠软封袋包装、液体包装、玻璃包装等市场,Fuji-Ace来自日本最大的挠软封袋包装大厂也在泰国的Sinskhon Printing City印刷园区设厂。2023年泰国印刷相关展览时程包括3月30日至4月2日在IMPACT展馆举行的Print Tech & Led Expo,以及2023年9月20日至23日在曼谷BITEC展馆举行的Pack Print International展览。位于距离曼谷56公里左右的龙仔厝府(Samut Sakon)座落着泰国印刷园区(Sinsakhon Printing City)是东协地区最完善的印刷与包装产业聚落,从产业链的最前端前印、印刷到后印、包装与后制都有厂商进驻,目前有约100家相关业者。泰国印刷产业正朝向“绿色”环保迈进,知名的Double A公司推出在稻田间种树,用田间树作为造纸原料,避免大量整地及人工造林对环境的危害。泰国最大的造纸厂SCG Paper也推出生态友善的产品包括绿色瓦楞纸,以100%再生原料制成。有关泰国印刷和包装产业的发展方向,泰国国际贸易推广局(DITP)指出,目标成为东协地区的产业中心,预期整体市场规模不少于3,000亿泰铢。如果将相关周边行业也计算在内的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泰铢,涵盖企业超过3,400家。广义的印刷与包装业涵盖印刷、纸浆、报纸和杂志媒体、广告、设计及与物流相关的印刷品发行配销通路业者,以及商品制造关联的包装产品,例如化妆品、食品产业等。2022年泰国印刷机械出口额为35.82亿美元,较2021年成长8.96%,其中前五大出口国家与比重分别为美国(25.83%)、荷兰(20.53%)、日本(19.62%)、德国(8.12%)及中国大陆(6.74%)。近年来泰国替代能源发电业总体呈现良好成长趋势,主要因素为泰国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NEPC)欲更新泰国电力发展计划(Thailand Power Development Plan 2015-2036,简称PDP)目标,以因应传统能源计划未达标及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等情况。新计划预计将2036年泰国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原计划的20%大幅提升至40%,不过由于再生能源成本及费用较传统能源发电昂贵许多,泰国政府将采取渐进式策略以利消费者接受使用再生能源。为配合推动及响应“泰国4.0”政策及东部经济走廊(EEC)发展计划,泰国政府近期将推动新版本的能源发展计划,新计划将着重该国能源储存技术发展及订定屋顶太阳能相关规范。而能源部也提出Energy 4.0的概念,并宣布相关绿能政策的逐步实施,希望推动改善泰国的电力及节能措施,其中包括使用可持续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发展电动汽车、各种LED照明的导入、节能家电与推动智慧城市开发等。根据泰国能源政策与规划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目前泰国电力结构60%仰赖天然气,其次是煤炭及褐煤,约占18%,再生能源及水电则仅占8%及3%,所需之天然气大都是在泰国国内生产,但随着产量下滑及国内电力需求急速增加,泰国政府正致力于提高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并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除目标计划外,泰国政府也设立各项配套措施,以赋税减免措施鼓励厂商发展替代能源,税收优惠权益包括免除5至8年的企业所得税和免除进口税,及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电能。非税收优惠权益包括允许外国企业拥有土地、提供外国工作人员签证,以及允许从国外汇入或汇出货币,以鼓励厂商生产再生能源。除发展太阳能外,另一项值得关注的再生能源为生质能源,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由于泰国为农业大国,享有“东南亚粮仓”之美誉,因此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生质能源也倍受瞩目与期待。在2015年所发表的“替代能源开发计划(2015-2036年)”中,即列出电力、热、运输等项目促进生质能源导入之规划。其中泰国的生质能源政策着重在运输部门的使用,除各国常应用的生质柴油、生质乙醇的利用外,压缩生质气体也被列为重要的利用选项之一。压缩生质气体系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时所产生的气体,予以精制、压缩之后制作成生质燃料,泰国计划将其作为天然气汽车燃料之压缩天然气替代品。“替代能源开发计划”中也载明至2036年运输部门之再生能源比例将提高至25%,其中约50%使用生质柴油,另外50%则计划使用压缩生质气体与生质乙醇。生质能源和太阳能一样,其能量都来源于太阳。但生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的化学能态,其载体是植物,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也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可以固体形式储存、运输、转化的化学态能量。由于生质能源具有多种天然优势,泰国正加强对生质能源发电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将促使泰国生质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泰国能源部的“综合能源蓝图”(Integrated Energy Blueprint)规划在未来15年内大幅增加市政与农业废物产生的生物质(biomass)、沼气及电力,以努力提高农业部门与基层经济(grassroots economy)的收入,并实施该国的环境恢复计划。泰国政府的目标将使再生能源及废物转化能源技术取代约三分之一的总能源消费量,为当地社区创造重要的新机会,并在期限内将农业原料与废物转化为能源。泰国电力局亦指出,泰国能源部已经做好泰国的20年节能计划(2011-2030年),借由泰国各地区的长短期节能策略推动,目标在2030年能源消耗量降低25%。因此推广节约用电、节能设备、LED照明、能源管理为未来重要的方向。泰国正发展生物、循环及绿色经济(Bio-, Circular and Green Economy, BCG)以作为经济永续成长的模式,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与建构生态友善型(eco-friendly)社会。借由聚焦于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相关产品及服务业的市场价值,并朝环境导向型(environment-oriented)经济转型,BCG为泰国创造重要的商机,并使民众能采取紧急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泰国凭藉其蓬勃发展的农产暨加工业(agribusiness)、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独特的服务业、对环境挑战的意识日益增强及政府的具体支持,将其定位成为全球投资BCG的目的地。据泰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暨创新部的一项研究指出,预计到2025年BCG经济活动的产值将从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五分之一,成长至其GDP的四分之一(1,370亿美元)。根据此一趋势,泰国的经济成长将由农产暨加工业、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学(bioenergy and biochemicals)、医疗与保健服务,以及旅游业与创意经济等4项关键产业日益提升的竞争力所驱动。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目前为各种BCG相关的投资项目提供奖励措施,特别是生物技术、生物化学、沼气与生物质能(biogas and biomass energy)发电、食品与动物饲料生产、能源服务公司(ESCO)及资源回收设施。BOI最近扩大农产暨加工业适用投资奖励措施的范围,以涵盖应用工厂技术(plant factory technology)的投资项目。加强版的奖励计划亦涵盖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包括谷仓(silo)与冷藏室作业、动物饲料生产,以及利用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农业副产品的生产活动。该等奖励措施与BOI先前对采用智慧农业技术之投资项目提供的投资促进措施相结合,包括电脑化测试及筛选种子、无人机进行种植检查及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以上均为泰国推动“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的举措之一,借以提高农业部门的竞争力。过去几十年中,由于泰国不断努力强化研究机构与人力资源,以支持生物技术,因此泰国拥有众多研发机构。最著名者包括国家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BIOTEC)、泰国生命科学卓越中心(Thailand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Life Sciences, TCELS)、国家Omics中心及生物卓越中心(Bio Center of Excellence)等,该等科研机构推动泰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工作,并透过改良经济作物品种、基因疗法及开发热带疾病(tropical diseases)疫苗来进行环境管理与医疗保健。为进一步支持泰国的研发,政府已提出一项政策,规划到2027年将泰国的研发支出增加近一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019年为1.1%)。该政策要求泰国政府提供额外的赋税与非赋税奖励措施,以增加私部门的研发支出,使其占总支出比例达四分之三,并提高公部门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同时,泰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暨创新部已重新调整高等教育课程,以确保毕业生具备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尤其是被设定成为该国经济新成长来源的产业,其中包括BCG。泰国的目标为到2027年成为东协(ASEAN)十个成员国中BCG经济的领导者或是“生物中心”(Bio Hub),并计划提高支撑经济增长的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加工食品、生物化学及医疗与保健等领域。泰国在公私部门及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以及其在生物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泰国推向东协BCG的领导者。“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病毒大流行凸显泰国作为全球主要食品及加工食品出口国的竞争力,因在此全球健康危机期间该等产品的国际运输遭受阻碍。泰国政府已匡列2.13亿美元的预算,支应工业部实施行动计划,以在未来7年内进一步提高泰国食品的全球竞争力与附加价值,因该产业有可观的就业人口,以及对泰国的产业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该计划旨在提升稻米、渔产品、蔬菜与水果、家畜及生物食品(biofood)等产品的加工技术,应用数位科技促进创新并发展商业规模,以及加强包装并协助企业家进入全球市场。随着人们的健康及环保意识增强,泰国涌现许多新的企业家,彼等生产以植物与昆虫为基础的蛋白质及有机产品等健康饮食。泰国的目标是加强食品的多样化及差异化,并将更多的产品升级为更高价值的产品,例如未来的健康食品与功能性成分(functional ingredients),该等成分将用于生产健康饮食、医疗食品及药用化妆品(cosmeceuticals)。泰国正在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侧重于向资源利用最大化、新资源投入最小化及减少废物的经济转型。以此作为泰国人民应对环境挑战的方法之际,循环经济之减少使用(Reduce)、重覆使用(Reuse)及循环使用(Recycle)三项主要原则,以及零废物商业模式,正成为泰国从本地社区到中小企业的不同工作领域最有前景的机会之一。东部经济走廊(EEC)亦采用循环经济作为营运的指引。从循环使用及重覆使用的活动,以及环保产品设计与服务的激增中可以看出,泰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及丰富的创造力,在泰国的循环经济中创造许多商机。例如,企业将农业原料转变为住房与装饰品,回收旧纺织线,并在新项目中重复使用某些建筑材料。重要的是,泰国大量生产的木薯、甘蔗及棕榈油等农业原料,再加上成熟的农产暨加工业供应链,为当地的再生能源及转废为能(waste-to-energy)产业提供动力。泰国通过推广绿色经济概念,改变其运输网络、制造流程、消费者行为、城市发展及环境管理,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生物化学产业为泰国的目标产业之一,可为甘蔗及稻壳等农产品增加重要价值,该等农产品可产出聚乳酸(polylactide),用于生产生物塑料(bioplastics)产品,该产品目前为泰国最大出口品项之一。依据“永续塑料与废物管理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Plastic and Waste Management, PPP Plastic),泰国公司已与政府合作减少使用塑料,并用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材料代替塑料。按泰国政府的“塑料废物管理路线图”(Plastic Waste Management Roadmap),到2027年将所有塑料废物再利用。泰国的金融机构相当多元化与多样化,依业务内容及性质可分为: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外商银行分行、子行及代表办事处、零售银行、金融公司(Finance Company)、储蓄银行、农民银行及合作社、证券融资公司(Finance & Securities Company)、信贷银行(Credit Foncier Company)、房屋信贷银行、输出入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回教银行、小型工业信保公司、第二次抵押公司、钱币兑换商(如Super Rich)、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证券公司(Security Company)、共同基金管理公司(Mutual Fund Management Company)、年金管理公司(Provident Fund)、农会(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储蓄合作社(Savings Cooperatives)、人寿保险公司(Life Insurance Company)、社会保险基金(Social Security Fund)、当铺(Pawnshops)等。其中外商银行及商业银行的主管机关为泰国中央银行(Bank of Thailand),证券公司由证管会主管,农会及合作社之主管机关为农业部、人寿保险公司之主管机关为财政部及保险委员会,当铺则归内政部管辖,社会保险基金由劳工部管辖。外商如在泰国当地贷款,一般系向泰国商业银行申贷,泰国目前共有31家商业银行,其中16家为本国银行,15家为外商银行;16家本国银行中3家为公营,13家为民营。商业银行为泰国主要金融骨干,目前所有31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达12兆9,813亿美元,占泰国所有金融机构总资产的80%,其中最大的4家商业银行资产合超过全部资产总额的60%,有大者恒大,强者愈强之势。4大商业银行分别为:盘谷银行(Bangkok Bank, BBL)、泰京银行(Krung Thai Bank, KTB)、开泰银行(Kasikorn Bank, KBANK)、泰国汇商银行(Siam Commercial Bank, SCB)。在金融政策方面,2016年3月22日内阁会议通过2016-2020年第3期金融业发展总体规划,对金融业为因应未来变化应做准备及发展方向作出规定,旨在促进泰国金融业发展,以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并大力支持东协各国间的投资贸易。泰国第3期金融业发展总体规划政策主要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1)推广金融服务、电子支付,提高金融系统工作效益;(2)支持东协地区投资贸易联系,提高泰国金融业在拓展投资贸易及连接东协经济共同体(AEC)各国的金融业务潜力;(3)目标服务更多一般消费民众、中小型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推广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合理性与周全性,更全面地满足市场需求;(4)发展金融业基础架构,包括培训金融业从业人员、保障金融服务使用者的利益,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供应商管治准则,从而确保金融业整体的稳定性。泰国央行强调,上述规划有助于泰国国内外金融业获得更好发展,因为运营成本低,服务周到且多样化,价格合理,能为一般民众、中小型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更合理全面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满足当前与未来市场需求,提升泰国金融业在东协区域各国间的服务价值和普及率,支援国际投资与贸易,建立泰国金融业稳定性,以支持国家发展壮大,可持续性改善民众的生活品质。2023年2月泰国通货膨胀率已降至13个月的最低水平3.8%,反映国内通胀压力明显放缓。该通货膨胀仍高于泰国央行(BOT)规定的1-3%的通胀目标,成为货币政策委员会在此次会议上将继续上调政策利率的支持因素。此次加息也将扩大泰国央行未来实施货币政策的空间(policy space)。泰国开泰银行预测,2023年全年的平均通胀率约为2.8%,将回到货币政策委员会规定的目标区间内。同时,由于受到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去年以来持续加息的影响,加上美国与欧洲银行业问题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泰国经济将面临全球经济放缓的风险加大。因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委员会将更加重视经济风险,并趋向在短期内停止加息。现阶段隐藏在所有商业及产业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已使泰国企业部门意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极力推动物流及自动化仓储管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也带动第三方物流业者(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的全方位物流服务日益受到欢迎,加上近年电子商务的发达及便商店的增加,泰国对于出租与支援物流配送系统而设计建造的高端仓储(Premium Warehouse)服务的使用需求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在全方位物流具潜力之大型零售企业也自建高端仓储设备,促使泰国仓储业务结构逐渐发展为高端仓储。在物流需求高的零售业、电子商务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不断扩大的局势下,如何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将各种商品送达更多分店网络,成为上述3类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推升高端物流系统和仓储管理的需求。展望未来,预计高端仓储业和第三方物流业者将随零售业成长趋势而成长,有利因素是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及数位经济时代到来。此外,东协经济共同体及泰国多个经济特区的建立,也将为高端仓储业带来扩大新市场的机会,传统仓储业因此必须进行调整以应对未来仓储业结构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因应政府推动“泰国4.0”政策及“十大策略产业聚落”政策中之发展高端智慧物流,目前物流业者也开始朝智慧化升级。物流系统智慧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对物品生产、配送、仓储、销售等环节的监控,改变供应链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改变传统仓储型物流企业“苦力”公司的形象,有效降低物流仓储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使供应链环节整合更为紧密。过去,泰国因基础设施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泰国政府制定在5年内(2017-2021年)推动东部经济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简称EEC)计划,进行投资总额为4,000亿泰铢的大型投资项目,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系统,借以强化物流和运输系统,降低物流成本,连接曼谷及东协其他区域,并吸引目标产业相关投资并带动区域发展。过去5年泰国陆运服务商一直面临着激烈竞争,因国际物流企业从过往偏重出口导向,转向在泰国扩大投资,对泰国境内营运通路商提供服务。此外,国际物流企业利用数位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对原本的泰国物流服务商造成相当大的冲击。电子物流市场是极具潜力的商业模式,泰国开泰研究中心认为,电子物流市场在泰国具有成长空间,当前已有1-2家初创企业进入市场。预计未来5年泰国的电子物流市场将随B2B电商市场的发展而迅速成长,促使部分物流服务商转向使用数位技术以提高运输效率。不少物流公司均选择在泰国设立据点,向已经进驻东协市场的厂商提供更佳服务。业界资料显示,泰国物流业由DHL、DB Schenker、Yusen Logistics及嘉里物流(Kerry Logistics)等外资公司主导,提供货运代理及供应链服务。在泰国数家跨国物流企业通常把运输及物流环节委予第三方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或代理商处理东协多个市场各项海关及申报手续。鉴于泰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运输及商务往来密切,且东协经济共同体将推动跨境贸易,惠及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考虑到业务潜力不断增加,不少外资及泰国企业已在邻国建立物流业务。泰国自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后,在对外商开放服务业方面已有若干进展。不过在物流及相关服务领域,外资股权比例仍受限制。按照泰国履行WTO服务业承诺的时程,目前外资在货运代理、仓储服务领域的控股比例不得超过49%。不少进入泰国物流市场的外资企业均选择与熟悉当地市场且商业网络广泛的当地业务伙伴合资。泰国是农产品及水产品出口大国,对气候控制运输及低温冷冻物流的需求日趋殷切。运输及储存易腐产品,例如食品生鲜及农畜产品,在包装、温度控制及监控方面都必须妥善管理,方能确保安全和品质。惟目前泰国仅约30%至40%的蔬果是以低温物流配送,远不及已开发国家(约80%)。因此低温冷冻物流及相关设施如温度控制仓库及配送中心等大有发展潜力。目前已有多家外商在泰国投资设立冷冻储存设施及温度控制仓库,例如日本空输株式会社(KONOIKE)在泰国即设有KONOIKE Cool Logistics公司处理低温冷冻物流。数家跨国物流公司包括DHL及UPS,亦提供控温货运代理服务。泰国目前能提供一站式整合专业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不多。物流业较为分散,多家中小型公司各自处理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所需。这种情况往往导致货物在运送途中有所损毁或品质产生变化。由于东协区内对新鲜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泰国物流业者而言,低温冷冻物流服务、气候控制仓库及相关管理技术与设备等越来越重要。泰国若欲发展成为东协区内的物流枢纽,须具备各项国际贸易物流服务的技术及管理专业知识,包括货柜处理、清关、仓库及供应链管理。目前泰国甚缺乏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亦缺乏采用先进物流科技的业界专家,因此十分欢迎外资物流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借此引进关于供应链各项流程的专业知识。根据泰国商业部统计,2022年泰国边境贸易总值为17,905.20亿泰铢,年成长率1.44%,出口总金额达10,298.37亿泰铢,较2021年下滑0.26%,进口总金额则为7,606.83亿泰铢,较2021年成长3.84%。根据泰国观光局统计,2021全年受疫情影响,泰国入境观光客仅为42万7,869人次,较2020年据减93.61%,仅有3,840亿泰铢的收入,较2020年的4,826亿泰铢相比下滑21%。在2022年7月泰国解除所有入境防疫限制措施后,国际游客趋之若鹜前来泰国旅游,入境游客数量快速回升;同年12月10日泰国迎来第1,000万名入境游客,提前实现政府制定之当年入境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的目标,反映泰国旅游业正在强劲复甦。开泰研究中心预期,2023年泰国入境国际游客数量将继续稳步回升,此系由于多项正面因素的支持,例如:“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虽未结束,但料将不会大幅反弹以至于各国必须再度采取限制出入境措施或入境隔离措施,因此国际旅游活动可望继续成长。同时,泰国政府在主要客源市场持续开展泰国旅游营销活动并采取旅游业促进措施,如延长游客在泰国停留期限的措施,规定来自可免签证入境的国家与地区游客在泰国停留时间从不超过30天延长至不超过45天;符合落地签证规定的游客在泰国停留时间从不超过15天延长至不超过30天,实施期限为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国际旅客创造之经济效益占泰国生产总值的12%。泰国在丰厚的观光资源基础下发展医疗观光,始于前总理塔信执政时期的政策,自2004年起实施一项为期5年的国家发展策略计划,结合丰沛的观光优势,推动医疗服务相关产业之国际化,目标将泰国打造成为“亚洲医疗服务中心(Asia Medical Hub)”。泰国医疗观光业者绝大部分集中于曼谷地区,其次为其他观光城市,如普吉、芭达雅、清迈等。该等地区除有完善旅游硬体配套设施外,亦兼具有大型或国际认证之医疗机构。根据统计,国际旅客赴泰国观光行程当中,最常使用的医疗服务包括健检、近视矫正雷射手术、整形美容手术、牙齿诊疗、外科手术及复健等项。至于最受国际旅客欢迎的泰式按摩理疗及SPA水疗,这2项闻名世界的休闲保健服务,每年皆吸引大量观光客前来泰国,此亦为泰国在国际间强力推广观光医疗之重要卖点之一。面对医疗支出的快速成长,泰国既有的医疗基础建设早已不胜负荷,泰国卫生部也开始推动医疗系统以提升医护人力与改善服务效率不彰等问题,并于2016年公布“2016-2020 eHealth Strategy”政策,透过5阶段的实施与6战略的推动,建立国家级个人健康纪录,以期建构健全、公平且有效率的医疗系统,使人民具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泰国医疗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约占75%,本国人多至公立医院就医为主,但由于病患人数过多且资源较少,故在服务品质与医疗资源上较为不足,私立医院则以非国家健保之病患为主。而泰国政府为推动医疗观光产业,泰国政府也将外国年长者在泰国的长期签证(Long Stay Visa)从1年延长到10年,适用于来自丹麦、挪威、荷兰、瑞典、法国、芬兰、义大利、德国、瑞士、澳洲、美国、英国、日本及加拿大等14个国家的年长者。泰国企业已为年长者长住计划做好服务准备,尤其是了解具不同文化和喜好的各国年长游客的行为,以及翻译人才的培训等。目前在泰国私立医院协会218家会员当中,约有33家院所具有提供国际病患医疗服务之能力,知名者包括Bumrungrad Hospital、Bangkok International Hospital、BNH Hospital、Phyathai Hospital、Samitivej Hospital、Rama 9 Hospital等。泰国之所以有发展成为亚洲医疗及保健中心的潜力,除观光资源丰富外,吸引国际旅客到泰国进行医疗之因素尚包括:费用相对先进国家便宜、医疗服务水准与欧洲、美国及澳洲相当、门诊等候时间较短、提供病患护理等服务较欧美医院更为贴心等。截至目前泰国共有66家医院及诊所获得医疗机构国际联合委员会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认证,在东协国家中排名第1,全球排名第4。泰国公共卫生部表示,美国杂志《CEOWORLD》将泰国列为2019年医疗体系最佳的国家第6位,泰国的医疗服务品质已获得全球认可。此次调查中的卫生保健指数是对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总体质量的统计分析,包括基础设施、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卫生工作者)的能力、成本、药物的可取得性和政府的支撑情况。未来泰国医疗观光市场对私立医院的营收将发挥更大作用,主要显示在私人医院来自外籍病患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从2011年的25%增加到2015年的30%以上,此一比重将持续成长,因医疗观光仍深受全球游客欢迎,泰国私立医院经营者和旅游相关政府部门不断推出行销活动,东协经济共同体成立,也将吸引更多以医疗观光为目的之外籍病患赴泰国接受医疗服务。拓展东协地区医疗观光客市场,将成为私立医院在泰国国内购买力疲弱而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势下,保持企业营收成长的重要策略。尽管医疗旅游市场仍然值得关注并趋向持续成长,但泰国经营商或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包括来自更多新进参与者加入国内医疗保健服务市场的竞争,以及来自欲成为医疗旅游市场的领先国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重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泰国经营商应保持各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医疗品质与标准,以增强客户接受医疗服务的信心,并针对目标客户推出独特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此外,还可以从以治病为主进而向全方位的养生保健(Health and Wellness)发展,以服务更多来泰国旅游及住宿的外国游客与海外老龄人长住(Long Stay)群体等。对泰国发展医疗观光产业而言,缅甸及中东地区是值得关注且具成长潜力的市场,但有意拓展该等市场的私立医院,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因此医疗院所需构思与众不同的行销策略,诸如公关宣传高科技医疗技术,突显擅长且与目标客户需求相符的医疗专科服务,例如针对高龄病患或儿童的专科。此外,医疗院所还可将拓展目标扩大至其他具潜力的新市场,例如中国大陆和部分东协国家(越南及印尼)等,因为该等国家的医疗体系尚未能满足其国内需求,导致具购买力的民众到国外接受医疗服务,泰国应可成为该等国家潜在高收入客户的医疗观光目的地。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竞争对手环伺,开泰银行指出,泰国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领先医疗旅游中心,必须四管齐下提升可持续优质医疗旅游业水平,包括构建注重创新研发的健康科技生态系统、发展基因组医学、政府政策支持和私营企业投资。从长远来看,医疗旅游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为政府减少医疗支出。开泰研究中心预测2037年医疗旅游可望为泰国创造1,500亿泰铢收入。按照泰国政府构建“数位经济”的策略规划蓝图,泰国将加快建设网际网路基础设施,尤其达成全国各地都能涵盖宽频网路的目标,以利于加强包括企业和消费者在内的经济体系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进而促进业务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因此,该策略规划蓝图对于全面开发和拓展宽频网路以满足使用需求,以及对支援经济活动与数位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响应泰国政府推动数位产业,泰国电信业巨擘True亦宣布将斥资15亿泰铢在曼谷市区建造一座占地4万平方公尺的数位科技园区,可分为共用工作空间(Co-working Space)、科技实验室、培训及学习中心以及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以加速曼谷智慧城市发展,成为泰国数位新创基地。根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统计,数位产业为政府积极推动鼓励投资的产业之一,累计2022年共计有73项数位相关产业的项目申请投资,总值392.93亿泰铢,其中以软体开发、数位平台服务、云端服务及创新科技培养中心等为主要投资项目。泰国总理表示,为适应社会数位化进程,必须全力培养数位技术人才,依靠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减少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努力提升泰国成为东协数位化技术中心的地位,让东协10个成员国共同发展和分享数位经济带来的进步和繁荣。由于行动通讯在泰国日益普及,网路购物已成为日益盛行的销售管道,泰国消费者亦越来越习惯这种购物方式。根据泰国商业部委托民间机构问卷调查显示,时尚商品及订购机票是目前泰国最受欢迎的网路购物商品与服务,分别占60%与56%。此外,在脸书(Facebook)、Line和照片分享(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开业的网路商店是最受欢迎的购物管道,69%的受访者曾使用社交媒体网路商店购物,与使用社交媒体是泰国人使用最多的上网活动的消费者特质相符。根据泰国商务部委托民间机构问卷调查显示,时尚商品及订购机票是目前泰国最受欢迎的网路购物商品与服务,分别占60%与56%。此外,在Facebook、Line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开业的网路商店是最受欢迎的购物管道,69%的受访者曾使用社交媒体网路商店购物,与使用社交媒体是泰国人使用最多的上网活动的消费者特质相符。泰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分为3类:企业对企业(B2B)交易,企业对消费者(B2C)交易和企业对政府(B2G)交易。其中以B2B交易量最大,占55%,其次是B2C交易占29%,B2G交易占16%。目前电商跨境支出约占泰国电子商务总支出的一半,前三大的海外来源分别是中国大陆、日本及美国。目前泰国最知名的两大网路购物平台为Shopee(2023年1月访问量为4,820万)与Lazada(2023年1月访问量为3,810万)。网路购物对泰国零售企业的业务经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注意到网购市场的成长潜力,泰国的大型和中小型企业,甚至外国网购企业更积极的透过网路通路在泰国开展市场行销活动。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新生代群体的网路消费也持续成长。因此,泰国网路购物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竞争也进一步加剧。根据Meltwater及We Are Social联合发布的《Digital 2023:Thailand》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初,泰国有6,121万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普及率为85.3%。据悉,泰国互联网用户在2022年至2023年间增加9.7万(成长率0.2%)。2023年1月,泰国有5,225万社交媒体用户,泰国互联网总用户群中有85.4%(不分年龄)至少使用过一个社交媒体平台。泰国社交媒体用户中女性占52.3%,男性占47.7%。另外,2023年初TikTok在泰国拥有4,028万18岁及以上用户,同时TikTok在泰国的广告覆盖率相当于当地互联网用户群的65.8%,不分年龄。TikTok在泰国的广告受众中有60%是女性,而40%是男性。从2022年初到2023年初,TikTok在泰国的潜在广告覆盖面增加450万(成长12.5%)。泰国法政大学数位商务专家表示,东南亚使用互联网服务用户持续增长中,2020年互联网用户(4亿)与2019年(3.6亿)相比增长约4,000万。此外,从初步报告中发现,东南亚的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个小时,疫情之前泰国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7个小时,而疫情之中泰国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则增至4.6个小时。目前泰国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4.3个小时,十分之八的用户认为互联网技术在疫情期间有着很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为实现成为东协地区电子商务中心的目标,泰国政府制定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制定交通和技术基础设施开发计划及高效货物运输和配送战略。此外,位于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和优先开发的东部经济走廊(EEC)区域内的项目,如电子商务工业园区(E-Commerce Park)和航空城(Aerotropolis),也将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建构,有助于泰国实现成为电子商务物流中心的目标。根据泰国会展推广局(Thailand Convention & Exhibition Bureau, TCEB)的资料指出,为因应泰国MICE产业的蓬勃发展,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的市场预期将持续成长,该局将以创新的理念引领泰国会展业者提升服务水准、改革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繁荣发展。TCEB主席Mr. Chiruit Isarangkun Na Ayuthaya提出新的4大发展方向以推动会展业,包括国家整体发展、推动潜力市场、平衡区域发展和提升发展动力。具体计划如下:结合国家经济同步发展,在维持现有市场成长的同时,根据国家发展4.0战略提出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会展项目。大力推动潜力市场,在经济成长率高、联系紧密的地区加强国际合作,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东亚、南亚、澳洲及纽西兰等。平衡区域发展,打造更多会展活动,如清迈、芭达雅、春武里及宋卡。提升发展动力,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系统化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发掘市场潜力。泰国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产业,希望以会展产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TCEB以推动会展及周边产业繁荣发展为己任,以市场化的角度洞悉产业需求,分析泰国发展的优劣势,努力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TCEB也全力支持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因为会展产业也是观光产业的一个部门,而观光业是推动泰国经济成长极为重要的支柱,也是创造泰国各地方政府营收的重要来源。泰国的会展产业政策也随时因应全球会展产业趋势而做调整,例如将更加重视运用数位科技规划并执行会展相关的各项活动,数位科技之运用将可让前往泰国参与MICE活动的买主与访客都能有更好、更深刻的泰国体验。此外,TCEB的会展产业发展计划将配合泰国“国家20年会展产业策略”,将下列3个方针列为优先执行目标:(1)提高国家整体会展业营收;(2)强化会展产业的创新与加值服务;(3)让所有会展相关领域的周边产业得以在大策略下共同获益与成长。在执行策略方面,将侧重在泰国国内与国际间政府与民间公私合作模式(PPP)整合,透过泰国政府与合作伙伴国政府及民间单位之不同层次合作,创造新的且具有创意之会展活动,以吸引更多会展活动在泰国举办。为提高标准和加强可持续的MICE活动发展,TCEB近期将纳入泰国国家议程的BCG经济模式,即结合生物经济(Bio Economy)、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和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三大领域发展,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模式,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结合,同时,计划自2023年起带头启动“净零碳活动”的实践工作,促使泰国整体展览业能够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拟申请享受奖励优惠政策的投资者可从投资促进委员会的投资服务中心或其国外驻点及BOI网站(www.boi.go.th)研究初步资料。若投资计划金额超过7.5亿泰铢(约7,600万新台币)(不包括土地价值及流动资金),另必需备妥可行性研究报告(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Project)。若投资计划系属于下列行业,必须依照泰国天然资源及环境部之规定,备妥“环境及健康冲击评估报告”(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s Report):投资者可先至投资促进委员会官网或其国外驻点递搜集投资优惠相关资讯,投资促进委员会自2020年1月2日起已不接收纸本申请,申请者应透过其官网(www.boi.go.th)内之“e-Investment Promotion”系统线上操作申请作业。申请者于申请后10天内与委员会官员约定时间,讨论所申请项目的具体事项。一旦所有的文件都备齐,委员会将审阅申请书内容并通知投资者,其申请是否获准,或需补送详细文件。对于投资额低于2亿泰铢,审批时间为40个工作日,对投资额2亿泰铢以上但不超过20亿泰铢的投资案,审批时间为60个工作日,对投资额超过20亿泰铢的投资案,委员会审批,审批时间不超过90个工作日。一旦获得批准,委员会将在7日内通知投资者,详细说明有关条件及享受的奖励优惠。此通知书包括一份有核定奖励优惠证事项之确认表。申请者收到核准通知书后,须在一个月内送回填妥的接受奖励确认表或要求修改奖励优惠及条件,并在6个月内提交领取奖励优惠证书申请表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BOI在收到回复文件10天内,将发给奖励优惠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