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AⅤ无码国产_免费下载黄色app_久久最近最新高清中文字幕_人妻系列av无码久久免费
合规路上的领跑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合规百科 >> 行业资讯

2024年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经商须知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4-04-16
一、自然环境新加坡共和国位于赤道以北137公里处,是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战略要地,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其北边和东边与马来西亚接壤,南边和东南则与印尼相邻。新加坡本岛宽约49公里,长约25公里,海岸线总长189公里,总面积(包括离岛)···
一、自然环境
新加坡共和国位于赤道以北137公里处,是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战略要地,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其北边和东边与马来西亚接壤,南边和东南则与印尼相邻。新加坡本岛宽约49公里,长约25公里,海岸线总长189公里,总面积(包括离岛)为722.5平方公里。
新加坡气候湿热,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平均最高气温为31℃至33℃,最低气温为23℃至25℃。平均相对湿度中位数为83.9%,年平均雨量为2,328.7毫米。
0277aff4a69b9725123398dc5ecbc4973a825082_size663_w1920_h1200.jpg
二、人文及社会环境
新加坡2022年人口约为563.7万人,包括353万公民、51.9万永久居民和156.3万非居民。新加坡是多元民族和宗教的国家,截至2021年,华人占74.1%,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9%,其他人种占3.3%。由于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新加坡政府采用移民政策补充经济发展所需劳动力,目标到2030年总人口达到650万至690万。
三、政治环境
(一)政体
仿英国责任内阁制,总统为名义元首。总统民选,负责财政预算、公基金使用及政府人事任命等。发布命令无须总理副署,但不掌握军队统帅、紧急处分及紧急命令等权力。
(二)内阁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及各部首长组成。总理由总统任命国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负责实际行政。内阁下设多个部门,每部设部长12人,政务部长12人,由总理从国会议员中推荐委派。
(三)国会
新加坡国会采用一院制,每5年改选一次。最近一次大选于2020710日举行,选出第14届国会93名议员。设有14个单选区、6个四人集选区和11个五人集选区。共有11个政党参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最终赢得83席,蝉联执政。主要反对党工人党获得10席,新加坡前进党获得2个非选区议席。为确保在野党代表,国会可委任最多3名非选区议员。此外,国会增设9名官委议员,由特别遴选委员会甄选杰出人士,任期两年半,旨在让国会有更多独立和非党派意见代表。
(四)司法
司法机构有上下两级法院,上级法院由「高等法院」、「上诉法庭」所构成;下级法院由「民事法院」、「地方法院」及「简易法院」所构成。此外尚有「宗教法庭」,处理回教徒婚姻等特殊问题。
(五)政党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即为一党独大局面,执政党为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另有数个主要反对党,包括:工人党(Workers’ Party)、国家团结党(National Solidarity Party)、新加坡民主党(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及改革党(Reform Party)等。
四、经济概况
新加坡2022年第4季经济成长率为2.1%,低于第3季的4%。全年经济放缓至3.6%的增长,低于2021年的8.9%。经济成长主要由批发贸易、制造及其他服务等产业推动。
2022年第4季,新加坡制造业下跌3%,系因电子、化工及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出萎缩幅度超过其他制造业产出成长,为自2020年第2季以来的首次萎缩。建筑业成长10.4%,速度快于第3季的7.8%,但增值仍较COVID-19疫情前低约20%。服务业成长4.1%,所有相关领域皆扩张。
全年来看,新加坡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分别成长2.6%6.5%5%
五、天然资源
新加坡为一小岛国家,天然资源有限。
六、部分产业概况
(一)航天业
新加坡凭借地理优势,近年来成为亚洲重要航空枢纽,并早早将航天产业视为战略性产业,积极布局。过去20年,新加坡航天产业年增长率约8.6%,吸引超过130家跨国航天公司设立据点,是亚洲航天产业最密集和多元化的地区之一。新加坡的飞机维护、修理及翻修服务占区域产值四分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成为亚洲最大飞机维护修理中心,新科宇航也位列全球两大飞机机体MRO公司之一。此外,全球航空业领导公司如波音、空中巴士等也在新加坡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新加坡为航天产业制定了2040年愿景,旨在为世界大厂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培养所需人才,推动航天产业发展成为领先者。
新加坡近年来积极推动航空业的能源转型。2022年2月15日,新加坡民航局、樟宜机场集团、空中巴士和林德集团签署合作协定,共同研究氢燃料在航空业的商业和科技可行性,旨在减少碳排放。该合作模式结合了各方的专业经验和技术,包括机场基础建设、氢生产处理、飞机配置和能源用量等。新加坡作为全球商务和航空业枢纽,此合作计划显示其在确保航空业永续和开放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新加坡也在评估设立氢枢纽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利用氢燃料电池为机场供电的可行性。此外,新加坡通过不断试验自主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技术,推动高级空中交通业创新。空中出租车停机场“Voloport”计划于2024年建立,以提供空中商业出租车服务。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表示,高级空中交通是新兴产业,为新加坡提供了强劲的成长商机,并将致力于确保新加坡具备把握这一机会的能力。
亚太区是全球航空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随着中产阶级人口的增加和廉价航空业者的航线扩展,带动了航空业的繁荣。新加坡的地理优势、良好的营运环境、完善的智慧财产权保护和国际人才库等,均推动了其航空业的持续发展。新加坡航空展是亚洲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航空展之一,与巴黎航空展和范保罗航空展并列世界三大航空展。
(二)资通讯产业
新加坡的资通讯产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作为推动“智慧国”目标的重要部分,其在国际ICT竞争中备受赞誉。为了更好地应对资通讯产业的重要性,前新加坡资通讯发展管理局于2016年进行了重组,分为政府科技局和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两个部门。政府科技局主要负责推动政府的数位科技策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为政府的智慧国规划提供数位解决方案及科技应用平台。而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则致力于建立强大的信息通信媒体业,培养业界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并监管新加坡媒体。此外,新加坡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推动TechSkills Accelerator Programme训练,以确保学生技能符合产业需求。同时,新加坡的学术界和业界也紧密合作,共同开发金融科技相关技术,以满足新加坡及区域对金融科技的需求。
自2014年11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建设智慧国,提出永续新加坡发展蓝图,旨在10年内成为全球首个智慧国典范。政府发布资通讯媒体产业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快速、可靠的基础设施,如异质网络和广布感应器,推出MyConnection SG应用程序,改善网络覆盖。新电信等公司投资加强智慧城市等领域。政府还推动多项电子智能项目,提供便捷的政府服务,并在启汇城设立软件设计及开发卓越中心,了解民众需求并改善产品。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辅导业者拓展海外市场,设立海外发展计划,鼓励与国际企业合作。政府还将认证资通讯解决方案品牌,提高新加坡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辨识度。
2017年新加坡公布信息通信媒体业转型蓝图,提出三大策略推动数位转型:引导企业和员工采用数位科技,发展产业数位计划;投资尖端科技并掌握新成长领域,定义4项尖端科技;强化信息通信媒体企业和专业人才,确保新加坡在数位经济中成长。
新加坡网络渗透率和智慧手机普及率高,行动上网普及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快速成长。新加坡支付基础建设成熟,消费者信任度高,跨境贸易比例高,电子商务市场开放。
(三)电子业
新加坡制造业正向高利润业务转变,电子业是主要驱动力量,产值占制造业的30%,从业人员约7万人,是经济的重要支柱。电力管理、通信、传感器和数据储存是电子业的主要成长领域,该行业不断拓展前瞻高科技,提供技术、制造及商业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电子业中心。
新加坡拥有亲商环境和一流硬件设施,吸引了许多投资项目,如联华电子斥资50亿美元在新加坡扩建先进晶圆厂,UMC新厂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型手机、智慧家庭设备和电动车芯片,预计月产能为3万片晶圆。此外,三星电子在新加坡设立东南亚国际领导能力学院,联发科和日本Konica Minolta也在新加坡设立创新研发中心。
数据储存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美国美光科技在新加坡扩大NAND快闪存储器加工厂,投资40亿美元,为新加坡经济带来高达7.3亿美元的附加价值。荷兰企业飞利浦创建的恩智浦半导体将全球产品运营总部和东南亚营销总部设立于新加坡,并设立联网车辆研发中心,配合新加坡智慧国计划。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投资数据显示,2022年新加坡吸引固定资产投资225亿新币,主要来自电子业,占总投资的66.7%,较2021年上升24.4%。
(四)建筑业
建筑业在新加坡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吸引了众多全球领先的工程公司,如阿鲁普、雅各工程、凯洛格•布朗•路特集团等。这些公司业务范围广泛,涉及石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前端工程设计、咨询、系统开发以及项目管理。
然而,新加坡政府的人力紧缩政策导致外劳人头税提高,使得建筑业经营成本增加。自2011年至2016年,劳工成本已上涨20%至30%,政府还计划到2020年前再减少9万名建筑业外劳。尽管原料成本有所下降,建筑业仍面临开支增加的挑战。因此,建筑工程需要采用更高效的技术提高生产力,同时上游设计和规划也需要更加成熟,以满足永续生态的需求。
除了建筑业开发面临转型,产业发展也有新的模式。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于2014年推出「智慧市镇架构」,包含「智慧规划」、「智慧环境」、「智慧住宅」及「智慧生活」4大方面,智慧科技运用将是未来发展着力点。因此如何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改善居住空间并提高效率,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在榜鹅北岸(Punggol Northshore)推出的滨海组屋区已成为本地首个智慧住宅区,包括智能型停车场、家用电源管理系统以及居家老人警报系统等;位于新加坡西部的登加新镇(Tengah)则是继榜鹅之后开发的智慧市镇,将设计成为首个森林市镇、首个无车市镇中心及智能永续市镇。
绿色建筑亦是新加坡建筑业的趋势。处于热带的新加坡能源消耗极大,曾是亚太地区人均碳足迹第一名的国家,不过近年来在新加坡政府及企业开始积极努力推动绿色产业及节能减碳之下,已有长足的成效。新加坡政府积极计划成为绿色科技的中枢,并为世界提供永续发展方案,自2005推出「绿色建筑标志(Green Mark)」以来,新加坡不断鼓励业者推出因应气候变迁的设计,并善用智慧科技以提高能源效益,透过采用创新的建筑设计和节能技术,成为亚洲绿色建筑的领导者,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30年使绿色建筑覆盖率达到80%。
(五)高端制造业
彭博创新指数显示,新加坡被评为全球第六大最具创新性的经济体,比去年上升两位。这得益于新加坡在研发强度、制造业附加值和第三产业效率等领域的高分。该指数基于研发开支、制造能力、高科技上市公司集中度等七项指标,新加坡在制造能力方面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爱尔兰和韩国,凸显其全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021年,新加坡发布「制造业2030愿景」,旨在到2030年将新加坡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全球业务、创新与人才中心。该愿景旨在实现制造业未来10年增长50%,同时保持制造业对新加坡GDP贡献约为20%。该愿景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重点投入智慧财产权,开发「独一无二技术和产品」。新加坡政府将通过投资基础建设、建立研究生态系统和支援企业采纳工业4.0转型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新加坡西部走廊的裕廊创新区(JID)是制造业转型的亮点,该区与60多家世界领先企业合作,利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扩增实境(AR)等技术打造未来工厂和先进制造园区,以加快制造业智慧化速度并助力新创企业孵化。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裕廊创新区设立了模型工厂,作为公私合作平台,供跨产业和整个价值链的企业共同开发和测试先进制造技术。同时,新加坡公私部门的研发支出逐年增长,越来越多企业获得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技术和创新研发授权。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开发了智慧产业准备指数(Singapore Smart Industry Readiness Index),包含8个重点领域和60项标准,帮助企业评估智慧制造程度和发展方向,加快区域扩张。此外,经济发展局还推出指数合作伙伴网络(Index Partners Network)计划,提供技术、人才开发和培训以及融资领域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弥补转型过程中规划和执行之间的差距。
新加坡已成为工业4.0技术的主流国家,通过智慧产业准备指数、指数合作伙伴网络和裕廊创新区的设立,有望推动制造业重生,启动新加坡的经济增长。
(六)新创产业
新加坡新创加速器ACE估计,截至2022年1月,新加坡约有3,800家新创企业,2万人从事新创工作,科技类新创企业对GDP贡献达2.4%,预计到2035年将创造9.9万个工作机会。新加坡政府鼓励创业及外人投资,推出多项政策扶持新创企业,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等。政府还重视创新与科技创业,推出奖励方案吸引全球人才。最新五年一期的国家科技计划RIE 2020 Plan将投入资金优先补助四大策略领域: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服务与数位经济及城市解决方案与永续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成长。
新加坡计划未来10年为这些公司创造商业机会,推动研发成果商业化,政府支持措施包括:
1. 贷款保险计划(LIS)
政府与新创企业共同分担保险费,支持国内和海外贸易设施。LIS无最高贷款数额,利率、期限由保险公司根据风险决定。政府提供部分保费支持,还款和担保要求由金融机构决定。
2. 早期阶段创业资助计划(ESVF)
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管理ESVF股权投资方案,选择创投公司筹集第三方投资者的联合资助计划。目标为A轮(及以后)新创公司,筹集至少1,000万新币即可获NRF 1:1等比例最高1,000万新币的共同资金跟投。创投公司有权五年内买回政府股权。
(七)生物制药业
新加坡生物制药业在过去20年增长了两倍,即使在疫情期间,2021年生物医药制造业也成功吸引了约13.15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生物医药开发的软实力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然而,自2010年起,受到国际趋势的影响,新加坡的传统制药业企业研发预算紧缩,导致一些知名国际生物制药公司撤出新加坡。不过,在经历了这些低潮之后,新加坡制药业近年来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吸引了新的药剂业投资。
2015年以来,多家国际制药公司扩大了在新加坡的业务,如日本中外制药和武田制药,美国制药大厂艾伯维也在新加坡建立了新厂。英国葛兰素史康将其亚太总部搬迁至新加坡,以迎合亚洲新兴市场的商机。2021年,德国制药厂BioNTech和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也宣布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和生产中心。
全球10大生物制药公司中有8家在新加坡设主要生产设备,4种全球10大药物在新加坡制造。29家顶级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在新加坡设立超过25个生产基地,如罗氏、诺华、葛兰素史康等。新加坡政府与经济发展局和科技研究局合作,建立科学园和工业区,如启奥和大士生物医药园区,为生物医药研究提供优越环境。政府还提供优惠措施和服务,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稳固科研基础。为吸引外商,政府提供租税优惠或厂房土地折价入股。新加坡药物制造工厂获得FDA和EMEA等国际认证,吸引如百特、龙沙等公司设立主要生物制剂生产设施。
新加坡设立了生物医药科学产业合作办公室(IPO),作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沟通平台,提供人才媒合服务,为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国家研究组织提供合作机会。在研发领域,新加坡注重新药研发,与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和医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药。例如,葛兰素史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新加坡生物处理科技研究院合作开发疫苗;阿斯利康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和国立大学医院合作开展抗癌化合物临床开发工作;新加坡免疫学联网与欧洲两家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对抗亚洲地区流行病病毒的方法;美商FORMA Therapeutics公司与新加坡试验治疗中心合作开发创新治疗方法。
新加坡正逐渐成为亚洲科研中心,吸引国际药厂如拜耳和葛兰素史康进驻,开展长期科研计划,涉及癌症诊断、眼科、再生医学等领域。新加坡与7家研究机构和5家科研合作,包括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为支持生物医药科学产业发展,新加坡完善基础设施,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加速器、孵化器等,推动新创公司成长。新加坡交易所和科技研究局也合作协助新创公司寻找资金,将创意转化为市场所需产品,促进创新科技发展,成为新加坡经济引擎之一。
新加坡的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如Tessa Therapeutics研发抗癌细胞疗法,Hummingbird Bioscience发展精准疗法及抗体疗法。前贸工部长陈振声表示,新加坡生物制药领域强大,将强化生物制造业生态系统,满足国内需求,并在建立全球疫苗供应链韧性方面发挥作用。新加坡老龄化趋势将推动个人医疗保健品产业发展,提升长期综合护理服务、产品和技术需求,带动亚太区综合护理、复健技术市场。国际大型医疗展看好新加坡医疗科技枢纽潜力,纷纷在新加坡举办专业会展,如「亚洲医疗展」展示未来智慧医疗新趋势。
(八)物流及供应链业
新加坡的物流及供应链产业因其在东南亚的贸易和战略位置而兴盛。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和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新加坡拥有超过130个国际航运集团区域总部,从事海事航运业的人力近20万人。2019年,新加坡港口业务表现优异,总货柜输送量名列全球前五大货柜港。
为维持其国际海港地位,新加坡正致力于建造更有智慧的港口。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与一家合资公司签订了总值24.2亿新币的大士港工程合约。新的大士港将整合新加坡目前4个港口的货柜作业,并采纳新科技提高生产效率。第一阶段工程将建造20个泊位,可处理2,000万个标准货柜,相当于新加坡货柜输送量的60%。整个大士港口竣工后,每年可处理多达6,500万个标准货柜箱,是目前的2倍,并可容纳最大型的货柜船只。2027年起,南部港口业务将迁移至新的大士港。新的大士港口将运用最新科技管理技术,如无人驾驶车、节能设备和船运交通管理系统等,提高生产力和航海便利。此外,新加坡还计划提升沿岸水域的通信科技,让船只可以使用4G网络。胜科海事也将在大士港建立综合船坞,成为新加坡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新加坡在航空运输方面以高效的海关和便捷的贸易流程闻名。例如,TradeNet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文件处理,节省时间和成本。DHL物流公司在樟宜航空货运中心设立南亚枢纽,打造24小时快递中心,进一步巩固新加坡作为物流枢纽的地位。全球有20家顶级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基地,提供高价值的整合物流与供应链服务。新加坡已成为生物医学、石化工业等重点产业的国际平台,第三方物流公司纷纷针对特定产业提供专业方案。本地公司讯通配运也为化学品和危险材料提供特别的处理和仓储服务。德州仪器与DHL合作在新加坡建起自动化仓库库存管理系统,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新加坡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
(九)金融服务业
新加坡健全的法律体系、稳定的政治,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中心。根据世界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报告,新加坡不仅是卓越的亚太金融服务中心,更是世界排名居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及资金市场,其在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方面,均表现卓越。
近年来,新加坡积极发展成为亚洲金融科技(FinTech)重镇,并于2016年成为亚洲第一个、也是全球前三个实施监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国家。新加坡金管局有计划地鼓励金融创新产业支持并协助传统金融业转型,2020年前投入1.58亿美元执行「金融产业科技与创新计划」,以吸引更多金融科技人才投入银行前端或后端工作,协助银行降低成本、创造收益,并引导金融创新生态系的建立与连结。另外,金管局将为金融科技领域创新试验项目,提供高达50%的成本资助,即每个项目最多可获得20万新币(约14万7,000美元)补助,以推动新加坡金融科技领域发展及培养更多相关人才。
七、投资申请
新加坡投资申请之程序以及各阶段之相关规定分述如下。
(一ACRA会计及公司管理局;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 ACRA商业登记
1、在新加坡投资经商,无论独资经营的小商号或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在开张营业之前,必须成立1家商行或公司,并在ACRA注册登记。新加坡对各类型企业之设立,采取注册登记主义,一般而言,约一至两周即可完成注册登记之程序。
2、ACRA提供3项主要功能:即注册,提供资料及引导商家遵守规定。任何人均可付费向ACRA查得某家公司或商行是否存在、业主是谁、何时设立登记、营业项目范围、资本额,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等信息。该局对所发出的信息,也提供文件验证服务,以方便当事人呈上法庭做为证明文件。
(二)ACRA对商业组织之归类
1、新加坡之商业组织分为下列5种:
1 独资经营(Sole Proprietorship):由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所有,独资经营不是一个法律实体,所以它不可以自身名义提出诉讼或被控,而且它不可以拥有或持有任何房地产。无须具备审计帐目或每年向ACRA申报其每年所得营利。
2 合伙业务(Partnership):由最少2人至20人所有,不是一个法律实体,所以它不可以自身名义提出诉讼或被控,而且它不可以拥有或持有任何房地产。无须具备审计帐目或每年向ACRA申报其每年所得营利。
3 有限合伙(Limited Partnership):合作伙伴可以是个人、新加坡注册公司或未经注册的外国公司。合作伙伴最少要两位,其中至少一人是普通合作伙伴,以及至少一位有限合作伙伴。有限合伙无最高人数限制,普通合作伙伴必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并可以获委任成为有限合伙的经理人。普通合作伙伴必须为有限合伙的所有行为、债务和义务负责。有限合作伙伴无须承担除了原先同意投入的投资之外的其他债务与法律义务。如果有限合作伙伴参与有限合伙的经营事务,他的身分就跟普通合作伙伴一样,必须承担无限法律责任。有限合伙不是一个法律实体。无须具备审计帐目或每年向ACRA申报其每年所得营利,但须保留会计与其他档案至少5年,以便说明交易与财务状况。
(4) 有限责任合伙(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合作伙伴最少要2位,所有伙伴皆为有限责任合伙人,且无最高人数限制。有限责任合伙是一个法律实体,可以自身名义提出诉讼或被控,并且可以持有房地产。无须具备审计帐目或每年向ACRA申报其每年所得营利,但受委任之经理人需向ACRA申报是否具有清偿债务及是否在商业官司遭受控诉。
(5) 公司(Company):公司是一个法律实体,可以自身名义提出诉讼或被控,并且可以持有房地产。公司的拥有者称为股东,每个股东至少拥有一股,公司需要至少一位原股东及一位董事,可由同一人担任,但大部分公司选择至少由两位董事,因为许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常要求有两位签名人。
2、有意在新加坡设立营业据点的外国企业必须设有负责当地营运事务之负责人(Director)以及秘书(Secretary)。此两职务人员必须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或者领有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创业家准证(EntrePass)或家属准证(Dependent Pass)的外国人。
3、公司之种类:公司可为私营或上市。当一家公司向公众出售股份、债券或派发利息,即可视为上市公司。私营/上市公司共3类:有限股权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无限公司,概述如下:
(1) 私营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 Company)
股东人数限2人以上,50人以下,资本必须私下向股东募集。股东通常必须获董事会批准才可转让股份。新加坡绝大多数公司均属此类。由于法令规定最少要有两个股东,每人最少认购1股,股票一般价格为每股1元,故造成许多「两块钱股本公司」,即公司的责任实际上只限于两块钱。与这类公司交易往来应特别注意征信。超过50位股东的私人公司,必须转为有限股份的上市公司。
(2) 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y)
股东成员(个人或公司)可超过50人。在向ACRA呈交发股计划书后,可发行股票或债券向大众筹募资金,所发行的股票或债券可以自由转让。在取得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之批准后,其股票可上市挂牌买卖。
以上(1)(2)两类皆是以股份为所有权单位的股份有限公司。
(3) 以担保为限之有限责任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这类公司通常是慈善团体或非营利机构。
(4) 无限责任公司(Un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公司成员对公司债务负无限清偿责任,于新加坡非常罕见。
(三)注册外国公司
1、子公司(Subsidiary)、合资公司(Joint Venture)均需根据公司法注册登记以成立一个新的法律单位,其手续与设立新公司无异。
2、分公司之注册登记(Register Branches),ACRA将之归入「注册外国公司」之范围,其主要步骤有二:
(1) 所拟使用外国公司名称需先经ACRA核准。
(2) 必须向ACRA提出下列文件申办登记:
A. 母公司在原籍国登记或设立之文件正本,经公证后之副本或其他类似文件。
B. 公司章程、规约或备忘录等规范组织结构的副本,并经验证。
C. 外国公司董事明细表(至少两名董事,其中1名必须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D. 外国公司签署或代表其签署新加坡籍董事职权备忘录,并叙明新加坡董事之执行权力。
E. 经公司签署之委任本地代理人委任书。内文并载明2位或2位以上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之姓名和地址,以代表公司接受诉状和各种通告。
F. 办公处所与办公时间报告表。
G. 外国公司代理人宣誓书。
(四)企业之设立许可和登记
1、大多数的营利事业只须取得ACRA所发给的注册证书或成立证书就可开张营业,但是某些行业必须另外取得有关政府机关的批准与执照,才可开始营业。这些行业主要是涉及生产、保健、环保、治安或社会风俗与道德及为了保障社会大众之利益,而进行必要之管制。
2、目前必须另外取得执照之主要行业说明如下:
(1) 银行与金融服务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银行(或其代办处)、金融公司、证券交易商、投资顾问公司与资金管理、期货交易、货币兑换与汇款、信用卡业务、保险业(代理、经纪、代办),均须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之营业许可执照、交易执照、投资顾问执照或经纪执照。
(2) 旅行社:限由实收资本额不低于10万新币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负责发给旅行社执照的机关为新加坡旅游促进局。
(3) 录像带摄制与出租业:亦须由实收资本额10万新币以上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发给机关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电影检查局。
(4) 开设工厂须向人力部工业安全署申请工厂登记证。工厂之排水、排气,或有毒废弃物之处理方式与设备,须取得环境及水资源部之处理许可执照;食品工厂另须取得环境及水资源部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 SFA)之食品制造厂执照并符合进口管制规定。
3、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EDB)为外人投资主管机关,但新加坡与投资有关之相关法令却分别由不同部会所管辖。外商到新加坡投资,ACRA主管公司设立登记,EDB主管外来投资之行业是否为新加坡所欢迎或鼓励,人力部主管外籍员工之居留与工作准许证。在尚未取得居留与工作准证之前,即使公司已获ACRA许可登记,外籍经理人仍不得执行公司业务。一般外商到新加坡设立公司,大都委托当地律师或会计师申请设立登记。
微信截图_20240729175457.png
上一篇:2024年墨西哥投资环境分析|经商须知
下一篇:2024年越南投资环境分析|经商须知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 Copyright © 2022 襄策合规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9868号-3 XML地图
    电话咨询:133 6680 2507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