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路上的领跑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合规百科 >> 行业资讯

那些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怎么样了|《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2021-2022)》

录入编辑:襄策合规 | 发布时间:2023-12-12
《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自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资企业顺势进入印度市场,积极参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项···

《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自21世纪以来,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资企业顺势进入印度市场,积极参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道路、交通、电力、新型能源、工程建设等,并取得了显著的业绩。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设厂,涉及家电、手机、工程机械、汽车、通讯、建材、新型能源、风险投资等领域,实施品牌战略并采取本地化生产经营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已成为在印度投资的重要国家之一。然而,自2020年开始,由于印度出台了一些不利政策,在印中资企业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一章 印度中资企业总体情况

1.1 中资企业概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资企业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并逐步投资于印度市场。进入21世纪,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吸引外资和调整产业结构。中资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印度的基础设施项目投标,如道路、交通、电力、新型能源、工程建设等。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印度累计投资已超过31.83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汽车、制药、电子商务、电信设备、手机、家用电器、电力设备、钢铁、工程机械等。然而,总体而言,中国对印度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集约式投资并不多见。自2020年开始,受印度出台相关政策的不利影响,在印中资企业经营、投资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一些中资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离开印度。

1.2 主要投资动因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模式。根据2020年的数据,印度人口总数约为13.8亿人,全国的平均年龄仅26岁。印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国,到2021年,印度近2/3人口成为适龄劳动人口。相比中国,印度拥有更廉价且更年轻的劳动力,对外国投资者吸引力增加。从劳动力数量占比看,印度将从原先的17.8%上升至18.8%,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劳动力市场。从劳动力价格看,目前印度普通工人工资只有中国同行的1/4到1/5,人力成本优势明显。因此认为印度蕴藏着经济发展的爆发力是有道理的。

作为人口世界第二、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近5年GDP平均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被视为21世纪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具有吸引力的新兴经济体。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步入复苏,新兴市场相对优势逐步扩大,其中印度表现格外抢眼。目前印度已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第二大经济体,GDP世界排名第七,购买力平价GDP排名仅次于中国与美国,世界排名第三。

中印双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资企业纷纷来印度投资建厂。然而,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印度采取封锁等措施,经济大受影响。随着抗击疫情逐步取得进展,年底开始国际贸易市场迎来大幅度反弹,两国经贸交流逐步恢复。根据印度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4-2022.3财年,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额约1154.2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的864亿美元增加约1/3,其中印度对华出口约为212.5亿美元,对华进口约为941.6亿美元。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自中国进口商品种类的贸易额在不断增加,排名前100位的进口物项品类,每一项进口额都超过1亿美元。印度专家认为,印度在制成品进口方面,对中国依赖并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

印度现在积极实施“印度制造”战略,要做到“印度制造”就必须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公路、铁路、电、水等等,未来10年里,这些资金缺口约有1万亿美元,需要从海外市场吸纳。在国际上,真正有兴趣投资印度且有能力助力印度的国家及地区不多。印度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为中资企业提供了良好商机。

1.3 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在印度市场中,中资企业表现出色,积极开拓市场,有序合规拓展业务,并融入当地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例如,华为通讯公司每年拨出数百万人民币开展专项公益活动。大部分中资企业坚持“本土化”战略和“与您共同成长”的理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当地人民造福,并积极致力于推进印度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中资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印度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当地社会各界的赞誉。

中资企业注重当地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自进入印度市场以来,中资企业累计为当地提供了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并及时缴纳税款,有力地促进了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三一重工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在浦那查勘(Chakan)工业园成功实现了人才本土化、产品本土化和制造本土化的三大发展战略,完全实现了从董事总经理到一线员工的100%的本土化。OPPO、vivo等在印中资手机工厂聘用的当地工人总数超过20万人。海尔电器产业印度有限公司公司拉动了当地就业机会约1万人以上,间接就业机会超过5万人。三一重工累计在印度上缴利税21亿元人民币以上,创造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并为行业培养了超过2000名挖掘机和起重机操作手。这些中资企业不仅为当地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章 印度营商环境综述

印度高度重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以完善政府职责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改革突破口,旨在激发市场活力,融入全球经济,实现富国强民战略。印度营商环境排名曾长期在132位次左右徘徊。自2014年《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后,莫迪总理在执政之初便表示,政府将采取多项举措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的营商环境,并力争于2017年提升印度排名至全球前50。

尽管印度并未在2017年实现进入全球前50名的目标,但自2017年开始,其营商环境排名上升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主要得益于莫迪政府自2014年至2020年先后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实施的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税制改革、大幅放宽外商投资限制等。

莫迪总理执政后,大力推进官僚机构作风转变,提升联邦政府行政效率。在其执政的首次内阁会议后,针对联邦政府各部门明确规定“11条要求”。这些要求强调简化并完善部门工作流程,改善行政文化,提升政府决策效率。此外,为了实现市场的自由化,政府废除了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全国改革印度协会”,旨在形成“自下而上”的以民众为中心的决策模式,以取代国家计划委员会“自上而下”的传统举措模式。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印度政府于2006年制定了国家电子政务计划,并在2015年制定了“数字化印度”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要打造、形成以民众为中心、服务为导向、透明为理念的电子政务,推进政府各部门及所辖区之间的无缝融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国民素养,确保网络空间安全可靠,保证公众实时共享政府信息。

同时,政府也推出了PayGov公共服务平台和E-TTAL政府治理网站的建设。PayGov公共服务平台聚集了政府所有的公共服务,公众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钱包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付款,以获取政府服务。E-TTAL政府治理网站的建设则促进了联邦直辖区和各邦之间、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竞争和互动关系网络。

印度政府十分强调建立本国的数字化实力,采取措施推动全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出台多项促进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有效促进了全国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部门人员的技能培训水平,也积极培养了公众有效获取政府提供电子治理服务的能力。

世界银行评价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在190个国家和地区中,印度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为第63位,相比2019年提升14位。各细项排名分别为:开办企业(136)、办理施工许可证(27)、获得电力(22)、登记财产便利性(154)、获得信贷难易度(25)、保障少数投资者(13)、纳税(115)、跨境贸易(68)、执行合同(163)、办理破产(52)。

世界经济论坛评价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在14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68位,较2018年下降10位。各细项排名分别为:机构设立(59)、基础设施(70)、信息通讯技术应用(120)、宏观经济稳定性(43)、健康水平(110)、人力资本技术水平(107)、产品市场(101)、劳动力市场(103)、财政体系(40)、市场规模(3)、商业活力(69)、创新能力(35)。

第三章中资企业在印投资经营面临的问题

自2020年4月起,印度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在印度的中资企业进行了投资和经营限制,给在印度的中资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据我们对企业进行的调研和了解,目前在印度的中资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印度禁止国内电信运营商采购华为和中兴通讯设备。2019年4月,印度对华为、中兴两家中国通讯供应商发起了调查。2020年6月18日,印度政府明确禁止国有运营商采购华为和中兴通讯设备,要求国内私营电信运营商在不影响消费者服务的情况下,逐步更换中国设备。印度通讯市场上有两大运营商:本国巴帝电信和欧洲的沃达丰。沃达丰表示,如果禁止华为技术和设备,印度5G网络建设成本将提升15-30%。2022年2月,印度税务等部门以“财务欺诈、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借口对华为通讯印度公司、中兴通讯印度公司进行检查,目前尚没有结案。

二、印度加大对中资企业投资的审核力度

中国已成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国家之一。2020年4月22日,印度政府对《外汇管理法》(FEMA)中有关“外国直接投资”(FDI)条款进行修改,限制来自陆地邻国的直接投资,中资企业对印度的投资,将由先前的自动审批路径转到政府预先审批。

三、印度禁止多款中国应用

2020年6月29日,印度以中国应用存在安全问题、违反数据共享和隐私规定为由,决定在本土禁止在移动和非移动设备上使用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小米视频电话、茄子快传等59款中国app。7月4日,印度启动“印度手机应用‘自力更生’创新挑战赛”,旨在改善印度应用生态系统,替换掉各个细分市场中被禁止的中国应用程序,印度继续禁止了47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7月25日,印度继续列出多达275款中国应用的清单进行审查,包括腾讯旗下“吃鸡类”手游《绝地求生》(PubG),小米短视频应用Zili,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以及字节跳动旗下音乐流媒体应用Resso和相机应用ULike等。2022年2月14日,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政府以“对印度人的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又禁止54款手机应用程序(APP)的下载,其中许多是中国大型科技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网易公司的产品。《印度快报》报道称,自2020年6月以来,印度进行了四轮打击中国APP的行动,共对270多款应用下达了禁令。《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的统计显示,这是印度政府第五轮针对中国APP的禁用行动,已有超过300多款APP被禁。

四、印度从中国进口电力设备和部件需要政府核批

中国是印度电力设备重要的供应国家。2018至2019财年,印度进口电力设备和部件总额为7100亿卢比(约合94亿美元),其中价值2100亿卢比(28亿美元)的设备来自中国。2021年7月3日,印度电力部宣布新规,规定印度企业从中国进口电力设备和部件,事先需得到政府批准。印度电力部同时要求,在印度开展对包括来自中国在内所有国家进口的电力设备和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印度供电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五、印度出台具体规定限制中企参与政府采购项目投标

2020年7月24日,印度财政部对2017年发布的《GeneralFinancialRules》(财务通则)进行修订,对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缅甸等陆上邻国的企业作为投标人参与印度政府采购项目投标,要求必须在印度主管部门—印度工业和内贸促进局(DPIIT)登记委员会进行登记注册后,才有资格在采购中投标,范围涵盖货物、服务(包括咨询和非咨询服务)、工程(包括交钥匙工程)等。印度公共部门银行、金融机构、自治机构、中央公共部门企业以及由政府或其下属部门支持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均已纳入此规定范围。2020年7月1日,印度宣布禁止中资企业参与印度高速公路项目投标和建设,不允许有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参与投标和承担道路建设。一些中资企业反映,按照要求进行登记注册,均无获批。三一重工印度公司等企业产品,已被限制参加政府和公共部门招标采购。有企业反映,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援助印度建设项目招标,允许中资企业参与投标,中标后需要提供“安全承诺函”,明确在印度敌对国家中(如巴基斯坦)没有相关类似项目。

六、印度取消中资企业已中标建设项目

自2020年6月开始,印度铁道部中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参与印度东部专用货运走廊的项目合作。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搁置了与中国公司举行的“磁力马哈拉施特拉邦2.0投资研讨会”上签署的三项协议,总价值超过500亿卢比(约合6.6亿美元)。印度全国运输委员会决定由本国三家企业承担制造未来3年内将增加的44列VandeBharat高速列车,取消中国中车在印度半高速铁路项目竞标资格。印度政府无理由取消中资企业在印已中标但未签合同的中标资格,将其中标资格顺延给当地的第二名公司。山东电建、江西建工、中铁集团所属企业等多个招标项目被无故取消,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此外,近期印度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企业实施项目建设,已难以保证盈利。一家建工企业中标世界银行援助的道路建设项目,被要求出具“安全承诺书”,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中标项目难以盈利,企业也不宜提供“安全承诺函”,只能放弃中标项目。

七、印度将对中国产品设置更高的贸易壁垒

印度计划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进口设置更高贸易壁垒,提高进口关税。印度商工部要求电商产品均需标注“原产国”及相关信息。印度贸易联合会公布500多种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清单,要求其产品全部停止销售。2020年4月,印度商工部宣布自10月1日开始,针对照明、键盘、蓝牙耳机等12大项产品进口实施印度官方TheBureauofIndianStandards(简称“BIS”)认证。2022年4月将太阳能组件的基本关税提高到40%。印度考虑对371种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包括化工、制药、电机、钢管、钢条、消费电子、电信、重型机械、纸张、家具和玩具等细分领域,将于2021年纳入印度的强制性标准(BIS)体系,于2021年3月前全面实施。

八、中资企业经常受印度政府相关部门检查

在印中资企业经常受印度财政部(税务局)、海关、企业事务部(公司注册处)等部门检查,一些属于例行税务、合规、法务等检查,一些是有针对性的突击检查。2021年12月22日以来,印度三级(中央、邦、市)税务部门,以“偷税、虚假交易、财务欺诈”为名,在德里、孟买、拉杰科特和卡纳塔克邦等地开始对在印中资手机企业OPPO、小米、VIVO及丘钛科技等一些供应商、销售代理商等进行突击检查。2022年1月5日,印度财政部发表声明,要求小米印度公司缴纳65.3亿印度卢比的税款,指控小米印度公司在进口价值申报中,没有将其向美国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计算入内,压低货值,违反了印度的《海关法》。2022年4月30日,印度反洗钱和外汇犯罪主管部门—中央执法局(EnforcementDirectorate)发布公告,指控小米涉嫌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违反了《外汇管理法》,一度冻结了其约555亿印度卢比的银行账户资金。

九、中资企业无法受益于印度相关促进政策

中资企业投资印度,按照印度相关政策、法规,如设立工业园,会享有部分投资返还和优惠税收等政策,与其他国家、地区投资企业相比,印度政府给与中资企业的优惠力度减少或不予执行;2020年,印度陆续出台“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促进电子制造、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等激励政策,一些中资企业表示,中资企业即使符合相关指标、条件,也无法受益。

十、印度停发中资企业人员签证造成逾期经营困难

2020年初,印度取消对中国人已签发的电子商务签证。随后停止签发商务、工作签证,导致在印人员无法进行正常轮换,公司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关键性岗位人员等无法及时返印,对公司业务造成了不利影响,无法执行、开展相关项目。一些企业在疫情爆发前已租赁生产厂房、引入生产设备等,由于人员无法赴印,无法安排设备安装调试、开展生产、经营,影响投产进度,增加中资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与经营压力,企业损失巨大;中资企业受此影响最大,一些企业被迫15关闭,一些企业缩小规模,一些企业仅有当地人留守、维持。在印人员申请签证延期,往往到期后1-2个月才能获批。按照印度相关法规,申请人员手机号码、银行账户等均因签证到期而暂停服务,带来诸多不便。

 

微信截图_20240729175457.png

上一篇:台商在大陆设厂与越南设厂的差异对比
下一篇:在墨西哥建厂的步骤
热门服务和内容

业务咨询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商务合作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 Copyright © 2022 襄策合规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9868号-3 XML地图
    电话咨询:133 6680 2507
    在线客服咨询